中文马克思主义文库 -> 参考图书·阶级斗争文献 -> 奋勇斗争的年代(2010)
34.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出卖
1981年夏天,距离十一月的工资调整已经不剩几个月了,英利工人发现,由于1979年和1980年的工资斗争遭到了叛卖,他们的实际工资进一步下跌了。英利仍在执行着工党的公共部门限制加薪政策,现在的加薪上限是4%,而通货膨胀率达到了11%。
但是,促使英利工人奋起斗争的,并不只是越来越瘪的钱包。爱德华兹蛮横的管理方式,使劳动条件进一步恶化,导致工人怨声载道。好几家工厂关闭之后,管理人员人浮于事,他们四处指手画脚,企图证明自己才能最好地执行爱德华兹的旨意。工厂里的气氛十分焦躁,特别是在生产线上。在考利装配厂就出过一件丑事:爱德华兹手下有个红人,绰号“乔90”[1],是个新来的管理人员,他在生产线上揪住一个监工的领带,拖到一辆次品前面,对监工大吼:“你他娘的再敢弄出一辆次品,公司就不帮你还贷款了!”
到了九月,为了拟定工资调整中的要求,格伦维尔·霍利以联合谈判委员会的名义,给召集者们写了信,让他们征求各个会员代表委员会的意见。
考利装配厂的会员代表们开了会,制定了工资要求:全体加薪20英镑,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35小时。有了去年的教训,会员代表们还要求改组联合谈判委员会,让它更加民主化:联合谈判委员会应当由各个工会依据比例代表制选出,然后再制定工资要求。会员代表们把这些要求提交给了工厂群众大会,并获得了一致赞成。然后,联合委员会也通过了这些要求。
到了十月,工会中央干部召开了召集者会议,讨论各个工厂的反馈意见。这次会议接受了考利装配厂提出的全体加薪20英镑、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35小时的要求;但没有采纳改组联合谈判委员会的要求。格伦维尔·霍利建议,承认现有的联合谈判委员会,但“仅此一次”——他这个建议获得了通过。这个问题再次被忽视了。
中央干部号召罢工!
面对工人的要求,管理层提出的条件是加薪3.8%,并根据各个工厂的生产考核情况——由一个产业工程师专门小组根据一系列生产标准打分——给工人增加绩效分。爱德华兹给他自己加薪38%,这简直就是给车间火上浇油。
我们以为联合谈判委员会会像以往一样敷衍塞责。然而,出乎我们意料的是,他们果断地拒绝了管理层的条件,建议英利轿车的58000名工人举行全面罢工,只给管理层一个星期的时间。我们惊呆了。召集者会议一致批准了罢工的建议。我们再次惊呆了。就连格伦维尔·霍利都中了邪。他抨击了增加绩效奖金的条件,还说达成协议后,绩效奖金就会“在阳光下融化”。英利轿车的各家工厂准备在下周五举行一系列的群众大会,决定是否批准罢工的建议。
这一次,斗争的号召是从上面传下来的,这是很少见的,而爱德华兹还是用老一套办法来对付——粗暴的恫吓。英利轿车总经理雷·霍洛克斯给全体工人写了一封信,扬言要“关闭”所有罢工的工厂,如果罢工蔓延到了英利轿车之外,他就会把58000名工人统统解雇,并关闭公司:
……公司未来的复兴有赖于投资项目,而一场广泛的、杀伤力巨大的罢工将会立即对投资项目产生严重影响,因此,我们连一天都不能容忍罢工。如果英利董事会在10月28日的下一次会议上认为,居然有如此之多的人支持强力的、经济上严重有害的罢工,董事会就会别无选择,只能选择中止公司计划……
英利轿车竭尽所能,为各个等级的工人提供了每周3到4英镑的加薪,并表示愿意尽力而为,保证雇员们的绩效奖金不断增加。如果雇员们愿意接受现实的工资协议,就能继续为公司的复兴做出贡献。在这种情况下,管理层才能劝说英利董事会继续进行大规模的投资项目——Metro和欢声
[2]这些新车型都是靠了这些投资才能生产的——并在未来五年里让英利生产更多的新产品,让它继续恢复元气。
然而,如果发生了一场广泛而极具破坏性的罢工,那么公司将别无选择,只能采取下列措施:
罢工者将被视为违反了雇佣合同。他们的雇佣关系将被中止,在这种情况下,罢工的雇员将不会获得裁员补偿或遣散费。
在英利轿车里,哪些业务部门的谈判对象举行罢工或阻挠他人工作的,董事会将建议政府采取必要措施,关闭这些业务部门……
作为雇员,你们应当明白:如果你们投票支持罢工,想用罢工来迫使公司接受根本不可能实现的工资要求的话,你们就会让自己的工作以及配件工业的成千上万工人陷入极大的危险之中。
英利工人把这封信当作赤裸裸的恐吓,他们的战意更加旺盛了。他们很想跟爱德华兹一较高下,工资要求反倒成了次要问题。鲍勃·弗莱尔和道格·霍布斯在厂里散发传单,号召工人对资方的威胁予以“应有的蔑视”。就连中央干部都反对霍洛克斯的威胁,并印发传单对其进行谴责:
英利董事会威胁我们说,如果我们为了多挣几块钱,从下周一开始罢工的话,就要关闭公司。然而,他们不能关闭公司,英利不是他们的私产。他们只是管理者,是可以被撤换的。英利属于包括英利工人在内的全体英国人民。如果英利现任董事会不想管理公司,那就应该退位让贤。团结必胜!
就连特里·达菲都在这张传单上签了字。太不可思议了。
全面罢工赢得了压倒多数的支持
与此同时,英利轿车各家工厂都举行了群众大会,就是否罢工进行表决。在考利,赞成罢工和反对罢工的比例是11:1。在长桥,有14000名工人参加了大会,其中只有一小撮人反对罢工。在长桥最流行的口号是:“爱德华兹,你还不出来唬人?”杰克·亚当斯说:“他们不知道爱德华兹是不是拿关厂来唬人。老实说,不管他是不是在唬人,他们都不在乎。”他说的完全正确。
罢工将于10月1日星期六午夜开始。运输工会和工程工联都已正式宣布支持罢工。星期五的班上完后,工人都回家去了,他们沉浸在狂欢节一般的气氛之中。他们早就想狠狠教训一顿爱德华兹了,他们还不敢相信自己终于得到了这样的机会。在长桥,工人在还没完工的Metro轿车上贴上了标语:“安心地变成废铁吧[3]”。这句标语恰如其分地反映了工人的情绪。
星期六晚上,货运部搞了个社交晚会。晚会结束后,我们反复高唱草莓乐队[4]的《你奈何不了我,我是工会会员》 ——珀西·特林德经常这么说——径直走向纠察线。离午夜还有几分钟的时候,我们来到工厂大门前。我们采取了措施,让我们都能收听午夜新闻,然而,我们却被新闻震惊了——各个工会的总书记下令复工!我们在纠察线上才刚刚守了五分钟!
原来,爱德华兹和各个工会的总书记,还有工会大会的伦·穆瑞一起开了会。爱德华兹在会上提出了所谓的新“条件”:把现有的3.75英镑奖金纳入基本工资。那3.75英镑本来就是我们的钱,他不过是这部分钱换了个名目,却说这是加薪!
爱德华兹提出这个荒唐的条件后,各工会的总书记都退缩了,他们决定:先在周一的伯明翰召集者会议上,再在周二的各工厂群众大会上建议接受这个条件。我们气坏了。我们整晚都守在纠察线上,到了早上,新一班人来换班了。
星期天下午,考利装配厂举行了会员代表会议,讨论了工会高层的妥协退让,并决定在召集者会议和群众大会上反对他们的建议。我们组织了一个代表团,分乘两辆巴士,准备去向召集者会议请愿;召集者会议将在伯明翰的工程工联会馆举行。
考利空前地团结起来了
到了星期一早上,虽然罢工的前途还不明朗,来参加纠察队的工人还是很多。这是考利装配厂和考利车身厂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联合行动。两家工厂的大门前都聚集了好几千人。11月2日的《牛津邮报》看出了这个行动的重要意义:
今天,两千多名纠察队员堵住了考利的两家大型汽车工厂的门口。这次停工,是二十五年以来考利规模最大的劳资对抗,也是车身厂和装配厂的工人首次为了工资问题而联合罢工……
在早上七点到八点之间,纠察队员的数量翻了一倍,当时罢工工人正在劝说职员工会的会员不要进入工厂,并取得了一些成功……
一些工人打出了标语:“不要出卖”、“他给自己加薪38%,却只给我们加薪3.8%——搞笑吧你”……还有人佩戴着徽章,上面写着“BL的意思是半饥不饱
[5]”。
请愿团试图阻止退缩
率领代表团前往伯明翰请愿的是艾弗·布拉金斯,跟他一起去的还有艾迪·科尔斯(Eddie Coles)、丹尼斯·基尔加里夫(Denis Kilgariff)和一些坚强的工会活动家。我留下来帮助组织第二天的活动。代表团怒气冲冲,情绪激昂。他们冲进会场,与主席团进行了激烈的争吵。鲍勃·弗莱尔向他们保证,他和其他人一定会在会议上坚决地表达他们的意见,然后他们就离开了。经过激烈争论后,鲍勃提议,拒绝资方的条件,并在第二天举行的群众大会上提出同样的建议。他的提议以150票对12票获得通过!代表团的团员们都乐坏了。
然而,那天晚些时候,我们又遭到了沉痛的暗算。特里·达菲原本去了肯尼亚,参加国际金属工人联合会[6]的会议,他连忙赶回来,在希斯罗机场发表电视讲话,动情地劝说工人在第二天的群众大会上接受复工。11月3日的《太阳报》对此做了报道:
昨天晚上,工会领袖特里·达菲呼吁正在罢工的58000名英利工人不要受会员代表们的挑唆,尽早复工。他的呼吁,让这家饱受折磨的汽车巨头的工人陷入了挣扎之中,他们不知道应该忠于谁。
今天早些时候,当群众大会举行表决时,激进的会员代表们劝说工人不要接受公司方面的休战方案。
但是达菲先生……说:“我们已经走到了尽头。我们的人现在应当复工,挽救工资和未来。我们不能让自己的会员产生这样的错误想法:继续罢工就能得到更多的钱。”
《每日星报》[7]引用了达菲的话:“我这都是为了英国”:
昨天,一位工会大佬撇开了英利的会员代表,发表了惊人的言论。工程工联主席特里·达菲恳求他的会员们不要理睬会员代表们的建议,并在今天举行的一系列至关重要的群众大会上投票赞成最新的工资条件。他说:“我这都是为了英国,这是因为我在星期天跟仲裁中心讨论过了,迈克尔·爱德华兹爵士说,就算继续罢工……也不可能拿到更多的钱了。”
第二天早上,英利公司在大多数全国性大报上发表了整版的广告,企图影响英利工人。在考利装配厂举行群众大会时,管理人员散发传单,恳求工人复工。双方的角色发生了奇怪的逆转。没几个人领取他们的传单,领了传单的人在知道发传单的是管理人员之后,都撕碎了传单,把碎纸片丢回去。
考利工人遭到了孤立
在考利群众大会的表决中,绝大多数人都赞成继续罢工。但是,我们很快就得知,其它地方的表决结果却正好相反。在其它工厂里,领袖们的叛卖都起效了,它们的群众大会都接受了资方的条件。
没有咨询会员们的意见,我们不打算擅自撤销罢工,所以罢工就继续了下去,到了第二天早上,重新召开了一次群众大会。鲍勃·弗莱尔表扬了工人的团结精神,但是,我们再也做不了什么了。在那种形势下,特别是在公司谈判体制下,仅靠我们自己是无法继续斗争的。我们遭到了实实在在的、惨痛的失败。工人凭借苦涩的经验,猜到了爱德华兹一定会乘胜追击,让工人的处境进一步恶化。11月3日的《牛津邮报》说:
今天,英利工人当中只有考利工人想要继续罢工。英利的其它工厂,包括伯明翰附近的长桥大型工厂在内——Metro轿车就是在那里生产的——在表决之后,都接受了最新的工资条件。
《牛津日报》采访了一些生产线工人,了解了工人的情绪,并发表了报道《好一场叛卖》(What a sell out)。乍一看还以为是极左报纸的头版。特里·达菲在《世界新闻》[8]上发表了题为《我拥护不列颠,挽救了我们最后的轿车帝国》(I backed Britain and saved our last car empire)的文章。他荒谬地辩称,经过这些事情后,爱德华兹已经“学乖了”:
一个工会领袖必须传授的最艰难的道理,就是要让他的会员们把眼光放长远一些,不要只盯着下周五的工资袋,这个道理终于产生了效果,这让我感到很欣慰。
英利的和平协议,一定会成为我国经济复苏道路上的里程碑。大量的体力工人明白了一件事:再怎么闹也不会让工资变多,所以他们才会投票赞成低工资协议……我原来是支持全面罢工的,我不会为此道歉。英利内部的劳资关系已经严重恶化,一次短暂的、剧烈的罢工会对公司有好处……英利董事长现在已经学乖了,这是千真万确的事。
丹尼斯·基尔加里夫被解雇了
爱德华兹和英利管理层根本没有“学乖”,过了两个月,他们在1982年1月解雇了欢声生产线工人丹尼斯·基尔加里夫,这是对工会、对左翼活动家的无耻迫害。
丹尼斯进厂才刚刚两年,就已经成了一个坚强的工会活动家,在他那条生产线上很有影响力。他的工头指控他在夜班开始后向工友散发传单。第二天早上六点十分,他被叫到夜班主管的办公室,然后就被解雇了。
他进厂时间很短,还不是会员代表,资方解雇他,是一个明显的、赤裸裸的恐吓。主管是这么对他说的:“我很不喜欢走这套流程。要是照我喜欢的来,我会叫人把你丢出工厂大门。我们厂要的是老实听话的人,像你这种人冒出头来,我们就要打掉。”他还说:“管理层不喜欢你的政治思想,我们还发现你最近交了一些很讨人厌的朋友。”
他指责丹尼斯制造了一系列纠纷,在十一月的工资斗争期间还参加了代表团,到伯明翰召集者会议上去请愿。他对丹尼斯说,管理层认为丹尼斯的行为严重违规,就连德里克·罗宾森的错误都没丹尼斯那么重!
丹尼斯并不否认散发了传单,但他辩解说,右翼一直在散发传单——为什么他发传单就是违规?主管对他说,重要的不是发了多少张,而是传单上写了什么!也就是说,关键在于他散发的是左翼的传单,煽动工人对抗管理层。事实上,在工会力量强大之后,这是首次有人因为散发传单而受处分。现在散发传单成了严重违规行为。这种情况现在变得越来越普遍了:资方只凭一点点小事就解雇激进工人,而这些小事以前根本够不上解雇的处分,甚至根本不算违规。
保卫丹尼斯的一切努力都失败了。鲍勃·弗莱尔召开了一次保卫丹尼斯的群众大会,但是来的人很少,因为管理层威胁说,谁敢去参加,就解雇谁。后来劳资法庭裁定丹尼斯遭到了不公正的解雇,并要求公司在两周之内让他重新上岗。公司拒绝了,因为这个法庭并没有执行裁决的权力,丹尼斯最后只得到了一些补偿金。
左派在厂里再次获胜
1981年的召集者和副召集者改选被推迟到了1982年2月和3月。在大多数左派的支持下,弗莱尔顺利地重新当选为召集者。
有十四人竞争五个副召集者职位,左派大获全胜。这是召集者与副召集者的选举改为会员直选后的第一次改选,所以右翼的主要候选人全都落选了。得票数最高的是艾弗·布拉金斯,他当上了第一副召集者,然后是我、安迪·布朗、西·布雷克和汤姆·怀特——鲍勃·弗莱尔推出的候选人名单上有五个人,其中四人当选。弗莱尔的候选人名单上的第五人以微弱优势落选,这个人就是鲍勃·卡伦(Bob Cullen),他是佩里·卡伦的兄弟。他是内饰车间的会员代表,代表制作座椅的工人。他是厂里最坚强、最能干的会员代表之一。蒂姆·奥萨利文已经离开了工厂,跟他的家人移民澳大利亚了。
左派的大获全胜,引来了布莱恩·马瑟斯的又一次干涉。被右翼把持的5/837分会对选举结果提出了抗议,然后马瑟斯就立了一个规定:第一副召集者——几个副召集者当中影响力最大的职位——不能由在副召集者选举中得票最多的人担任,而是由在召集者选举中得票数最多的落选者担任!按照这个规定,艾弗·布拉金斯被免去了第一副召集者的职务,而由一个右翼分子接任!马瑟斯的干预在厂里引发了严重的混乱,但是,过了一个月,他又撤回了这条规定,重新按照老规矩办。艾弗·布拉金斯在当选第一副召集者之后,终于能够正常上任了。
我再次当选为副召集者,重新引发了公司是否承认我的问题。1979年改选后,管理层在全国会议上未能对我提出可靠的指控,只好做出妥协,在改选之后,让我接受一段时间的考验,如果考验期内没有违规行为,就正式承认我为副召集者﹝请参阅第31章最后一节﹞。他们还保证,不会再像过去那样收集我的秘密档案,而是在我违规时就立即投诉。由于他们没有提出任何投诉,这个问题现在就应该算是解决了。然而他们并没有善罢甘休;在重新召开全国会议时,他们厚着脸皮拒绝履行承诺。我虽然连续当选了两届副召集者,在这四年里却一直不能上任。而管理层也根本不打算改变主意。
[1] 出自1968—1969年上映的英国科幻木偶电视剧《乔90》(Joe 90),“乔90”也是剧中主角的外号。——中译者注
[2] 凯旋欢声(Triumph Acclaim)是英国利兰推出的一款紧凑型家用四驱轿车,1981年投产,1984年停产。——中译者注
[3] 原文为“Rust in peace”,与悼词中常用的“Rest in peace”(安息)仅有一字之差,这是工人们玩的一个文字游戏。——中译者注
[4] “草莓”(Strawbs)是英国的一支摇滚乐队,成立于1964年。他们唱的这首歌应该叫《我是工会会员》(Part of the Union),“你奈何不了我,我是工会会员”(You don’t get me,I’m part of the union)是其中的一句歌词。《我是工会会员》也是草莓乐队最受欢迎的歌曲,发行于1973年1月,曾在1973年2月登上英国单曲排行榜第2名。这首歌讲的是:一个工人刚刚加入工会,感到非常骄傲和自豪,并发誓要毕生为工会而战。——中译者注
[5] 这里又是一个文字游戏:英利公司的缩写是BL,而“bread line”(领救济粮的队伍,引申为“半饥不饱”之意)的缩写也是BL,这句标语的意思是说,在英利干活只能过上半饥不饱的日子。——中译者注
[6] 国际金属工人联合会(International Metalworkers’ Federation,IMF)是世界金属工会的联合组织,1893年8月在瑞士苏黎世成立,原名国际冶金工作者信息局(International Metallurgists' Bureau of Information),1904年改为现名。1912年6月并入新成立的全球工业总同盟(IndustriALL Global Union)。——中译者注
[7] 《每日星报》(Daily Star)是英国一家小报,1978年11月2日创刊,每周一至周六出版。——中译者注
[8] 《世界新闻》(News of the World)创刊于1843年10月1日,每周日出版一期,曾是发行量最大的英语报纸,但因卷入多宗丑闻,而于2011年7月10日停刊。——中译者注
上一篇 回目录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