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天晚上传来了捷报:共和军建立了桥头阵地,河上架起了可供步兵和装备通过的桥梁,黎明时分,部队已从两处开始渡河。共和军兵分两路,一路向比利亚尔瓦·德·洛斯·阿尔科斯(Villalba de los Arcos)推进,另一路向甘德萨和科尔维拉·德·埃布罗(Corbera de Ebro)推进,在埃布罗河的河湾地带包围了以莫拉·德·埃布罗(Mora de Ebro)为中心的突出部。七月二十六日,共和军占领了科尔维拉·德·埃布罗,并打到了比利亚尔瓦·德·洛斯·阿尔科斯与甘德萨的外围。莫拉·德·埃布罗突出部在数日之内被消除了。然后,共和军在渡过埃布罗河后,建立了宽三十千米、纵深二十千米的桥头阵地。第四十二师在北面渡过了埃布罗河,在法永和梅奇嫩萨之间建立了一个辅助性的桥头阵地,它可以依托这个桥头阵地,阻挡国民军的援军。尽管国民军的飞机立即进行了疯狂的反击,共和军还是把五万名战士送过了埃布罗河。
但这仅仅是局部的胜利。关键的战斗发生在甘德萨桥头阵地。国民军在这里遭受了初步的失败:在八月十日以前,国民军向潘多尔斯山脉(Sierra de Pàndols)发动了进攻,遭到了共和军的顽强抵抗,阿斯纳尔写道:“(共和军的抵抗之激烈)在整个战争中是空前绝后的”;国民军实际上未能取得任何战果。在八月和九月,国民军几乎都在连续不断地进攻,在此期间,国民军的进攻只暂停过几次,每次暂停的时间都很短,它暂停进攻也只是为了让伤亡惨重的部队进行整编。国民军在十月之前发动了四次进攻。严格来说,这些行动不能算是大规模的军事行动,而只是局部性的行动,双方都在围绕着几个要地反复争夺。在特鲁埃尔战役中,战斗的残酷性主要是由天气情况造成的,而埃布罗河战役又比特鲁埃尔战役更为残酷,它既旷日持久又艰苦卓绝,令人回想起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埃布罗河战役就是西班牙的凡尔登战役。
十月二十四日,国民军下达了第四十四号总命令,命令部队“消除埃布罗河突出部”。其实,这次进攻直到十一月一日之后才真正开始。国民军奇袭并攻占了共和军在卡瓦利奥斯山脉(Sierra de Caballos)上的阵地。从十一月一日到十一月八日,国民军攻占了莫拉·德·埃布罗西南方的整个桥头阵地。国民军的反攻的第二阶段结束于十一月十五日。政府军失去了在战役初期攻占的全部地域。共和军证明了它具有在物资匮乏的情况下奋战和坚守的能力,但它遭受了惨重的伤亡(约有十万人阵亡、负伤或被俘[10]),耗尽了它最后的一丝力气,最终导致了它的失败。
十一月十五日以后,埃布罗河一带的战线无疑是稳定下来了。另一方面,在埃斯特雷马杜拉地区,叛军在八月发动了进攻,沿着卡维萨·德尔·布维(Cabeza del Buey)到阿尔马登(Almadén)一线推进,并且进展迅速;当地的共和军在得到来自列万特的部队支援后,最终顶住了叛军的进攻。埃布罗河战役迫使国民军调走了最精锐的部队,使中部战区获得了宝贵的喘息之机;米亚哈利用这个机会,整编了他的部队。
现在,战斗已经持续了十天。共和军实际上已不能将正在战斗的部队撤下来休整。共和军原本就缺乏物资,现在他们又已精疲力尽,深感回天无力。共和军的战斗机甚至不再试图阻止国民军的空袭,只在战斗之后才出现:巴塞罗那居民给他们起了个外号叫“彩虹”(Arco de Iris)。部队的士气与日俱减,这种情况在新兵当中特别严重。
[1] 埃布罗河集团军(Ejército del Ebro)成立于1938年5月29日,后划归东部集团军群。集团军司令为莫德斯托。在埃布罗河战役期间,该集团军下辖第5军、第12军、第15军,并得到东部集团军的第18军加强。第18军由第27师、第43师和第60师组成,在战役期间担任第15军与第5军的预备队。——中译者注
[2] 阿拉贡战役失败后,共和区被叛军分割为两部分,共和军总参谋长比森特·罗霍将军便在1938年6月2日把加泰罗尼亚残存的共和军整编为东部集团军群(Grupo de Ejércitos de la Región Oriental),由胡安·埃尔南德斯·萨拉维亚担任东部集团军群司令。它下辖埃布罗河集团军与东部集团军(Ejército del Este)。——中译者注
[8] 马埃斯特拉斯戈军(Cuerpo de Ejército del Maestrazgo)成立于1938年8月25日,军长为拉法埃尔·加西亚—巴利尼奥·马尔森准将。该军下辖纳瓦拉第1师、第74师、第82师、第84师和第13师。——中译者注
[9] 拉法埃尔·加西亚—巴利尼奥·马尔森(Rafael García-Valiño y Marcén,1898年10月24日—19726月29日),生于托莱多,1913年入读托莱多步兵学校。1916年毕业后被派驻非洲军。内战爆发后投靠叛军。曾任师长、军长。内战结束后曾任陆军参谋长、第七军区司令、西班牙驻摩洛哥高级专员、高等军事学院院长、第一军区司令等职务。——中译者注
[10] 这个数目是由国民军提供的。——原注 叛军提供的共和军的伤亡人数明显过分夸大。安东尼·比弗(Anthony Beevor)认为共和军损失了75000人,其中死亡人数为30000人(《西班牙之战》[The Battle for Spain],企鹅出版社,伦敦,2006年,第358页);休·托马斯(Hugh Thomas)认为共和军的阵亡人数在10000人到15000人之间(《西班牙内战》[The Spanish Civil War],企鹅出版社,伦敦,2001年,第833页);加布里埃尔·杰克森(Gabriel Jackson)认为共和军有10000人阵亡(《西班牙共和国与内战,1931—1939》[The Spanish Republic and the Civil War,1931-1939],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普林斯顿,1967年,第528页);保罗·普雷斯顿(Paul Preston)认为共和军的人员损失为:7150人阵亡、20000人负伤、19563人被俘(《西班牙内战,反动、革命与报复》[The Spanish Civil War.Reaction,Revolution & Revenge],哈珀·柯林斯出版社,伦敦,2006年,第291页)。——中译者注
[14] 米凯尔·马特乌·普拉(Miquel Mateu i Pla,1898年6月16日——1972年10月1日),毕业于巴塞罗那大学,曾在法国和美国求学。1935年继承了他父亲创办的西班牙—瑞士公司。内战爆发后,他逃往瑞士,他的公司被国有化。后来他投靠了弗朗哥。叛军占领巴塞罗那后,于1939年1月27日担任巴塞罗那市长,这个职务他一直担任到1945年。1945年至1947年任驻法大使,并于1943年至1972年担任议会议员。——中译者注
[15] 路易斯·冈萨雷斯·德·乌维耶塔·冈萨雷斯·德尔·坎皮利奥(Luis González de Ubieta y González del Campillo,1899年11月18日——1950年12月30日),生于毕尔巴鄂。1917年入读海军学校。1922年获海军少尉军衔。在里夫战争期间担任巡逻艇副艇长。1936年晋升为海军少校,任水文测绘舰“阿尔塔夫洛”号(Ártabro)舰长。内战爆发后,拒绝参加叛乱,忠于共和国,此后曾担任驱逐舰“何塞·路易斯·迪耶斯”号(José Luis Díez)舰长和巡洋舰“米盖尔·德·塞万提斯”号舰长。1937年6月任海军参谋长,1937年10月任海军司令。1939年1月改任马翁海军基地司令兼梅诺卡督军,1939年2月8日向叛军投降。投降后,乘坐英国军舰“德文郡”号流亡法国,纳粹德国入侵法国后流亡墨西哥和委内瑞拉。此后担任巴拿马籍货轮“奇里基”号(Chiriquí)船长,1950年12月30日,“奇里基”号货轮沉没时,拒绝逃生,与船共沉。——中译者注
[16] 杰拉德·查尔斯·穆尔赫德—戈尔德(Gerard Charles Muirhead-Gould,1889年5月29日——1945年6月26日),生于伦敦。1904年参加英国海军。1926年至1927年任“蓝铃花”号(Bluebell)扫雷舰舰长,1932年至1933年任“积极”号(Active)驱逐舰舰长,1933年至1936年在海军情报局工作,1936年至1939年任“德文郡”号巡洋舰舰长。1940年至1944年任悉尼港海军司令,1945年5月担任威廉港基地司令,同年6月死于心脏病。——中译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