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马克思主义文库 -> 泰德·格兰特
美国贷款与英国工人
泰德·格兰特
(1946年1月)
出版时间:1946年1月
出处:《社会主义呼吁》(1946年1月)
翻译:汉文成留侯 校对:汉文成留侯
美国宣布向英国提供37.5亿美元贷款,其中6.5亿美元将作为租借法案的最终清算,这一消息令英国统治阶级感到震惊。而工党领袖们虽然接受并推动了这一措施在议会通过,却将其视为一颗令人难以下咽的苦果。
这项贷款的关键条款实际上将英镑与美元挂钩,从而确认了华尔街在金融领域的主导地位。通过布雷顿森林协议,美国限制英国将其货币贬值至一定范围以外,从而遏制英国在出口贸易中的竞争能力。通过这一手段,英国将无法通过更低的商品价格削弱美国的竞争力。
值得注意的是,贷款谈判是由资本主义的直接代表完成的,包括哈利法克斯勋爵、凯恩斯勋爵和财政部的常任官员等。因此,所采取的政策完全是大企业代理人提出的建议。
然而,这项协议在充满不满和痛苦的情况下通过了。保守党的一部分人表面上选择“弃权”,而另一部分则投了反对票。通过这种方式,他们试图将协议的责任推卸到工党政府的肩上。然而,当被质问时,他们却无法提出任何替代政策。丘吉尔承认,如果不接受这些条款,意味着立即爆发贸易战,而英国资本主义无法承受这样的战争,最终必将被击败。
美国帝国主义提出了苛刻的条件。英国帝国主义对“共同斗争中的盟友”的呼吁,与其在强盛时期对其他国家的呼吁效果如出一辙——几乎无济于事。美国作为战后地球上最强大的力量,正以一位保守党议员的话说,像对待“战败国”一样对待英国资本主义。这场战争的真正目标在战后各国之间的斗争中显露无遗。在利用英国资本主义击败其最强大的对手——德国之后,美国希望将英国帝国主义逼到屈服的地步,使其成为美国的卫星国,依靠美国的配给生活,并完全依赖美国。
在战争期间,美国帝国主义利用机会剥夺了英国在世界范围内通过世代掠夺积累的财富。在租借法案实施之前,英国的美元和黄金储备到1941年仅剩300万英镑。租借法案并不像丘吉尔声称的那样是慷慨的行为,而是冷静计算的结果。美国帝国主义认为资助英国的斗争对自身有利,就像过去英国作为“世界银行家”时资助其他国家进行符合自身利益的战争一样。
战争期间,美国经济实力大幅增强,而英国的经济实力却急剧削弱。美国财富大幅增长,而英国财富则减少了惊人的25%。过去,英国的进口多于出口,但这种贸易逆差通过海外投资、航运、保险和银行业务的收入得以弥补。而这些资本主义剥削尤其针对殖民地人民的收入来源,在很大程度上已在战争中失去。《经济学人》杂志描述道:
“所有这些收入来源在战争期间都受到了影响。出口贸易被有意放弃,劳动力、生产和材料被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导致出口贸易缩减到战前水平的三分之一以下。预计到1946年,出口贸易仅能满足进口最低需求的一半,并支付其他必要的海外支出。”
“由于损失,扣除战争期间的新造船只后,航运吨位比战前减少了四分之一以上。”
“由于大量清算外国证券、海外债务人偿还贷款以及英国因海外巨额战争开支而导致的英镑债务持有人增加的利息支付,1945年的海外投资净收入不到1938年的一半。”
因此,在资本主义的框架下,英国处境极为艰难。她缺乏必要的食物和原材料,工业需要现代化和重新装备,才能在世界市场上保持竞争力。没有美国的贷款,她根本无法弥补进口与出口的差额,除非立即将生活水平降至苦力的水平。然而,这将立刻引发一场争夺出口市场的贸易战,而英国目前不具备成功的条件,同时会引发社会危机和革命的危险。显然,大众无法容忍战后牺牲的这种结果。正是这种绝望和无助,迫使英国帝国主义低声下气地向华尔街银行家乞求救济。
《经济学人》乐观地估计:
“预计到1946年下半年,出口订单的工作量将达到战前水平,但生产周期和支付时滞意味着现金收入直到年底之后才会对应。此外,如此迅速的重组必须被认为过于乐观。”
“关于1946年国际收支的任何估计都因涉及因素的不确定性而显得极为不可靠,因此未提供详细的估计。但假设出口和进口的价格水平以英镑计算约为战前水平的两倍,预计赤字约为7.5亿英镑。预计1947年和1948年的总赤字为5亿英镑,到1949年和1950年可能会有小幅赤字,然后才能实现稳定的平衡。”
“因此,累积赤字可能达到或超过12.5亿英镑——尽管再次强调,这些估计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为了应对这一赤字,并释放一部分英镑储备,英国将不得不依赖自身储备,主要是进一步的外部信贷。”
实际上,即便这些数字也可能达不到,赤字可能会更大。英国资本家可能会发现,他们从美国获得的贷款将在几年的必要采购中迅速消耗殆尽,最终英国将再次陷入迫使其向美国资本家寻求帮助的困境中。
由于英国失去投资等资源,即便维持战前地位也需要超越其资本主义体系能力的巨大努力。《经济学人》对此分析道:
“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英国出口必须在1938年基础上增加50%。然而,新的财政负担将这一目标提高至75%。1938年,英国的出口占世界总量的10%。如果出口增加四分之三,就意味着必须争取到相当于世界贸易总量7.5%的额外份额,要么从他人手中夺取,要么在未来任何可能的增长中获得最大份额。这本身已是巨大的任务,但这还低估了问题的严重性。所有增长将集中在制造业上。如果总量要增加75%,制造业出口的增长幅度将超过100%。1937年,英国制造业出口占世界总量的19%。简而言之,英国在这一关键领域的任务是争取到相当于全球制造业贸易五分之一的新市场。”
这一目标显然是不可能实现的。表面上,贷款协议旨在帮助英国度过无法竞争的过渡期,直到经济“正常化”,从战争生产转向和平生产。然而,讽刺的是,美国利用这一援助为自身争取进入英国过去占主导地位的市场。通过要求英国向殖民地和自治领提供美元,美国成功地打开了这些地区的市场,为美国商品进入铺平了道路。
英国在贸易竞争中的最大武器——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因为无法通过直接商品交换进行交易而变得无效。这种交换将被归类为“歧视”。英国无法增加从殖民地或自治领进口的原材料或商品,同时减少从美国购买的同类商品。相比之下,美国能够立即或几乎立即供应商品和设备,且价格通常低于英国。这使得英国过去的市场在美国的持续压力下显得岌岌可危,而美国帝国主义在此过程中几乎没有做出任何实质性让步。《经济学人》愤然写道:
“简而言之,英国可以利用的贸易手段被明确禁止,而美国的出口手段却得到了含糊其辞的支持。”
因此,英国资本主义的处境就像一名饥饿的运动员准备比赛,却在接受竞争对手的食物后同意自己被绑住手脚再参加比赛。美国宣布要将其出口翻三倍,但即使世界市场有所增长,也不足以满足英美帝国主义的需求,更不用说其他较小的争夺者了。贸易战已经开始,而英国资本主义却因其虚弱的地位暂时被迫未战先降。
然而,可以预见,这一协议终将崩溃。破产的英国资本主义无法履行这一协议。《经济学人》直言:
“任何理智的人都难以理解为何会认为目前承担的义务有可能完成。令人恐惧的并不是每年3500万英镑的偿付,而是因附加条件导致的至少十倍于此的长期赤字。”
美国资本主义的代言人非常清楚,英国永远不可能偿还这笔贷款。然而,他们提供贷款有双重目的。一方面,通过向英国输入一定量的消费品和其他商品,他们为自身的过剩产能找到了急需的市场,并缓解了英国资本主义的直接社会危机。这样的危机若爆发,将在整个欧洲引发革命性斗争,并对亚洲及殖民地世界产生直接影响,从而危及全球资本主义体系的存续。另一方面,美国帝国主义需要利用英国在欧洲作为对抗苏联的平衡力量,同时侵入英国最后的堡垒——帝国市场。
整个资本主义媒体一致高呼“祸哉!”,无论支持或反对协议的工党领袖和保守党都一致认为,从长远来看,协议对英国是灾难性的。然而,即便是抗议者,也无法提出任何实际替代方案。在资本主义的框架内,英国只能接受美国帝国主义的支配。《经济学人》用一段悲哀却贴切的话总结道:“所有这些无疑是不可避免的。乞丐不能挑食,但他们可以按照传统诅咒富人的野心!”
资本家更希望由工党领导人来承担与美国帝国主义妥协的骂名,而工党政府追随资本主义解决危机的道路,意味着劳动人民的生活水平不可避免地下降。正如保守党议员埃克尔斯指出的:
“从这些令人不满的文件中,我们获得了一个重大优势。从现在起,全国上下再没有人会看不到出口贸易是国家的第一要务,而在大选中列出的所有其他政策目标——住房、国有化、社会改革等等——现在都必须为出口让路。”
资本家试图将危机的全部负担转嫁到工人阶级的肩上,而工党政府则为此背书。无论是否与美国签订协议,这种政策只能为比1929-1934年更为严重的经济危机埋下伏笔。这将导致大规模失业、生活水平进一步下降以及普遍的社会苦难。
对于许多真诚的工党支持者来说,唯一的出路在于真正的社会主义政策。如果工党领袖转向列宁主义政策,没收银行和工业资产并实行工人控制,那么局面将完全不同。建立对外贸易国家垄断,组织和计划国内外贸易,工人将乐于为建设一个充满和平与繁荣的社会主义世界而做出暂时牺牲。
这才这才是英国工人阶级的现实道路。而继续走现行政策的道路,只能将英国引向资本主义崩溃、更深的苦难和战争。工党工人、共产党员,这份经济协议是一个危险的警告!现在就为即将到来的斗争做好准备。妥协只会导致灾难,只有通过推翻资本主义,工人阶级才能摆脱资本主义的混乱与噩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