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马克思主义文库 -> 参考图书·阶级斗争文献 -> 台湾自主工会运动史 1987-1989

第十三章 大契机:新兴自主性工会与投资


· 13-1 本地资本家的威胁
· 13-2 民营化
· 13-3 工作流失与资本外移


  在福特工会罢工期间谣传公司准备把台湾厂关掉,迁移到其它地方去。虽然当时,福特的高级主管出面驳斥这种说法;但是,这次罢工事件的确对外商业台投资投下了阴影。许多在跨国公司工作的劳工了解,外国公司来台湾投资、设厂,主要是因为台湾的劳工价廉、无组织、又听话。在外国公司的劳工,时时被他们的老板:外交商未必要在台设厂,他们可以把资金移亚洲任何一个地方。劳工们愈来愈担心如果太坚持改善劳动条件的话,老板大可关厂,转到其它地方。因此,在当台湾工资开始上升,动劳件变得更好,而且工人们可以组织较有自主性的工会时,在跨国公司工作的劳工担心,他们可能是转投资趋势中,首当其冲的受害者。


13-1 本地资本家的威胁


  台湾本地的企业家也宣称:近几年的工运,对他们打击很大。台湾主要企业的八大巨头,“工商业的龙头”,在988年12月31日发布的一项声明中指出:“台湾社会变得一团混乱,产业界不知所措……我们成了孤儿。工厂被围、职员给打,生产也给逼得停顿。政府很清楚这种状况,但却放手不管……”[29]
  这八大龙头的一员,是台塑集团的王永庆。塑料工业占全台GNP(国民生产毛额)的⅓,而且雇用了制造业劳动力的⅓。在过去几年,台塑本身的产值即占全台GNP的4%。
  王永庆宣称台塑将冻结在台的投资,而且在台企业所有空缺不再填补。除台湾厂以外,台塑在美国各地设有11个厂,在印度尼西亚设立子公司。王永庆把在台减产的原因,归罪在工运身,而且和其它龙头一起预言,工运是导致台湾经济衰退的祸首。
  台湾的薪资指针与生产力指针到1980年代才衔接起来。在1975年,制造业的生产力指针超过薪资指针几乎两倍(64:36)。10年后,比率才拉近(124:130)。[30]
  台湾的对外投资他有增加的趋势。在1987年对外投资比前一年增了80.5%;而在1988年的增加率达113%。在1988年头10个月,比1988年同期,对外投资跃升了242%。中央银行推算:1988年,台湾的海外投资介于22亿与35亿美元之间,占台湾GNP的2%~3%。[31]
  在经济层面,台湾现在不得不与中国大陆竞选。中国在对外开放、吸收外资的同时,也积极推动与台湾对谈统一。中国政府以相当优厚的条件吸引台湾的投资者。而且有不少台湾企业开始经由香港向大陆投资。在1988年7月,台湾的劳工首度发动了阻止工厂老板转投资到大陆关厂的抗争行动。工厂老板宣称:“……一个台湾工人的工资,在大陆可雇用15个工人。此外,中共当局对台湾的企业家有许多优惠待遇……”[32]


13-2 民营化


  国民党在1989年年底宣布国营企业民营化的计划。对许多劳工来说,民营化的措施会有极大的影响。许多员工的福利与利益将会缩减,还会大幅裁员。
  国营企业中的劳工,许多是营民及荣民子女,或是原住民。他们多半是无技术、教育水平低、年老的人,要另找工作非常困难。
  在1989年12月的选举中,虽然民进党支民营化,但民进党劳工团体的候选人却公开反对民营化。劳动党也宣布反对民营化,而工党却无明确的表示。


13-3 工作流失与资本外移


  因此,台湾的工会干部不得不面对这棘手的问题:工运是否会导致资本和工作机会的流失,以致影响到劳工的生计?有些干部对未来的发展抱着乐观的看法他们认为激烈的劳资抗争,都发生在本地工厂、而非跨国公司,外商不必担心。而且台湾在过去40年,已发展进入一富裕的社会,压低工资是开倒车的做法。
  他们认为有两条路可促进台湾的繁荣其一是政府主动提升工业,把劳力密集工业提升到高科技、资本密集工业。台湾劳动成本的提高,自然不利于劳方密集产业投资之所,这些资本已逐渐转低度开发国家。但仍有不少外资,看上台湾所拥有的条件,譬如:受过技术训练、高教育水平的劳动力、高水平的研究能力,以及进步的基础公共设计。过去几年中,愈来愈多外资投入电气、通讯对,即可看出。外资在一九八九年前8个月就已达15亿美元;这支持工会干部的看法:台湾吸引外资不一定要靠廉价、无工会组织的劳动力。[33]
  至于国内资本,也显现出类似的走向。在玩具对方面,台湾玩具制造业同对公会就指出,台湾几家较大的玩具制造业,在失掉几个重要海外订单后,也开始转换地盘,争取高附加价值市场;它们生产高价位的电动玩具车,或其它经过精心设计、加工的。厂商愈来愈注研究与设计。[34]
  至于小规模、低技术的制造业很难与那低度开发国家享用低劳动成本的同行竞选。国民党政府鼓励高科技产业和服务业的政策,再加上台湾资本集中的强势,使许多的中小型工厂关门。原来在这些工厂工作的劳工,转到新起的服务业中工作;许多小工厂的老板,也投入劳工的行列。
  工运人提出的第二条路,是分散外销市场,降低对美、日的依赖。经由高技术、高工资的劳工政策,国内市场会自动地扩张。分散国外市场、扩张国内市场的做法、有助降低贸易出超保护政策的压力。
  像美国,就一直用各种方式迫使台湾撤消进口限制,进口更多美国货,来平衡贸易逆差。在1987年美国进口了台湾当年外销品的44%[35]。美国已迫使台湾进口更多美国货、减少输入台湾产品。美国任何保护主义动作,对台湾的经济都会有极大的冲击。在1987年,台湾总出口量增加了34%,但出口增长率在一九八八年却下降了13%。另方面,进口量在这二年分别跳升了45%和42%。[36]。在1989年年底,台湾政府取消或降低上工会件货品的进口关税,这个作法,必然会影响到台湾的制造业主与劳工。
  台湾的经济,既然是以外资与贸易为权;因此在长久可见的未来,国际的投资方式与一些经济大个的贸易政策,对台湾未来的发展,仍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工会干部认为他们应该全国经济发展的规划工作,而且提出他们的策略。一些工运人士觉得,他们能为台湾催化出一套有利于整个社会的新经济发展策略。




[29] 南方朔,《撤资威胁》,《90年代月刊》,香1989年3月,第41页

[30] 刘进庆着,《台湾经济发展》,第91页,大陆,译自日本

[31] 《远东经济评论》,1989年3月16日,及1989年12月7日

[32] 《中华日报》,1988年,7月15日,11版

[33] 《远东经济评论》,1989年10月5日

[34] 《远东经济评论》,1989年3月16日

[35] 《台湾统计年报》,1988年,第222页

[36] 《自由中国月刊》,1989年3月16日,第3页




上一篇 回目录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