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马克思主义文库 -> 参考图书·左翼文化 -> [西班牙] 阿尔贝蒂诗选 前言 拉法埃尔·阿尔贝蒂是西班牙当代著名的进步诗人;他于1902年生在西班牙南端的加迪斯省圣马利亚港。 阿尔贝蒂开始他的文艺生涯时,是一个画家,但是他不久就放弃了绘画,致力于诗歌创作。 1924年,阿尔贝蒂发表了他的第一本诗集《陆地上的海员》(Marinero en tierra),得到了西班牙的国家奖金,从此开始了他的复杂曲折的创作道路。 阿尔贝蒂曾受到当时文艺界各种不同的流派的影响。他的早期的创作,表现着浓厚的现代主义倾向;后来,在某种程度上,又转向于超现实主义。这种在寻找诗歌创作道路上的徘徊和动摇的心情,明显地表现在他的《情人》(La amante)、《紫罗兰的黎明》(El alba del alheli),《坚石与歌》(Cal y canto,1926—1927年)、《关于天使》(Sobre los ãngeles,1927—1928年)等诗集之中。 阿尔贝蒂最后找到了明确的道路,是在三十年代。在这期间,他逐渐成了一个与人民共呼吸的诗人,与当时西班牙的人民诗人费特列戈·迦尔西亚·洛尔伽(Federico García Lorca)、埃米里奥·普拉多斯(Emilo Prados)等齐名。不过,阿尔贝蒂诗中的人民性,与洛尔伽的有所不同;洛尔伽的作品充满了火一般的热情,而阿尔贝蒂的诗则较为平和,在思想上也似乎较为成熟。 1931与1932年间,阿尔贝蒂漫游欧洲,访问了法国、德国,后来又到了苏联。他在苏联逗留了两个月,认识了苏联的诗歌,尤其是马雅可夫斯基的诗歌,这就大大加强了他的诗歌中的社会倾向。他在莫斯科写成了诗集《厄斯特莱玛杜拉的农民》(Loscampesinos de Extremadura,1933年),描写西班牙的厄斯特莱玛杜拉地区农民们的悲惨生活。 阿尔贝蒂参加了国际革命作家朕盟,他回到西班牙后,在马德里的革命作家艺术家联盟中起了重要作用,并且与一群进步作家合作创办了《十月》杂志(Octubre,1933—1934年)。这个时期,诗人发表了《口号》(Consigna,1933年)、《一个怪影在欧洲游荡着……》(Un fantasma recorre Europa…)等诗篇。 1934年,阿尔贝蒂第二次访问苏联,参加苏联作家第一次代表大会,他回到西班牙的时候,正遇到1934年10月的西班牙革命受到挫折,因此他不得不寄居法国,后来又到了美洲。在这个时期,他的创作有诗集《十三道条纹和四十八颗星》(13 bandas y 48 estrellas),内容主要是揭露美帝国主义对拉丁美洲各国的压迫和掠夺。 1936年,西班牙人民阵线在选举中获得了胜利,组成了民主政府。阿尔贝蒂和洛尔伽等人建立了知识分子反法西斯联盟,并在里面起了重要作用。同年7月,佛朗哥发动叛乱,西班牙人民反法西斯的解放战争爆发。阿尔贝蒂在战争中积极活动,创办了《蓝色工人服》杂志(Mono azul),并且领导一个名为“戏剧游击队”的剧团,走遍了前线。 1937年,他又到苏联,参加组织第二次反法西斯作家保卫和平大会。 在解放战争期间,阿尔贝蒂写了许多短篇小说、剧本和诗歌。他常常在火线上给兵士们朗诵自己的诗。他的《诗集》第一卷(1924—1937年)就是1938年在围城中的马德里出版的,其中包括总题为《街头诗人》(El poeta en la calle, 1931—1936年)和《随时随刻》(De un momento a otro, 1932—1937年)两本诗集。 “街头诗人”这个名称,就说明了诗人阿尔贝蒂经过战火的洗礼,已经走上“街头”,和人民站在一起了。他写的许多关于西班牙战争的诗,在西班牙几乎全国传诵,例如《我是第五团的人!》(I soy del 5 Regimiento!)和《保卫马德里》(romance de la defense de Madrid)等,都受到人民热烈的欢迎。 西班牙战争失败后,阿尔贝蒂流亡到法国,后来又迁居阿根廷。在流亡中,他积极参加了世界和平运动和进步文化运动。在这期间,他又出版了诗集《在石竹花和剑之间》(Entre el clavel y la espada)和《潮汐》(Pleamar,1942—1944年)。 阿尔贝蒂不仅是诗人,还是一位剧作家。他在1931年写成了剧本《费尔明·迦朗》(Fermin Galãn),纪念革命作办费尔明·迦朗的英勇牺牲。1933—1934年,他写了两本傀儡剧。在反法西斯战争期间,他曾把塞万提斯的著名剧本《奴曼西亚之围》(El cerco de Numancia)改编为现代剧,还写了一个叫做《随时随刻》(De un momento a otro)的剧本。 1957年春,阿尔贝蒂来我国访问。访问期间,他写了许多歌颂新中国的伟大成就,歌颂中国人民的巨大创造力和劳动热情,歌颂中国美丽河山的诗篇,编成了一本诗集,名叫《中国在微笑》(China sonrie)。 这本选集是根据诗人在我国访问期间亲自编选的原稿译出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