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马克思主义文库 -> 参考图书·阶级斗争文献 -> ★ 《十月评论》资料专题:菲律宾革命(1980年代)
菲国群众继续动员 推进革命!
(社论)
资料来源:十月评论 第13卷 第1—2期
马可斯终于垮台,是菲律宾人民群众广泛动员、反对独裁统治的一个胜利成果。这个胜利成果,对于世界,尤其是亚洲的群众革命运动,具有鼓舞作用和深远影响。
菲律宾的经验,证明了独裁者不会容许自己被选票所推翻,也证明了选举途径只能被用来动员群众,积聚人民的力量,而不足以用来夺取政权。反对派之能够取代马可斯,正由于有大量群众动员,令军队产生分化和中立,才阻止了马可斯无法以军事镇压来延续其统治。
菲律宾总统大选之前,菲国已处于革命前夜状态:经济危机深刻,人民不满情绪高涨,统治集团分崩离析。资产阶级反对党派的总统候选人阿基诺夫人及其同盟者在大选前后,利用人民的普遍不满和大规模的群众动员,进行竞选,并获得了热烈的响应。
在菲律宾局势最危急的数日里,成千上万的民众以赤手空拳和英勇无比的决心守卫在叛军营外,并包围总统府,务求把马可斯拉下马。从群众有力地干预历史进程这个意义看来,这次事变是带有群众革命的性质的。
为了阻止群众革命的爆发,维护美帝在菲的政治、经济、军事利益,里根政府早就积极插手菲国政争。在迫使马可斯与资产阶级反对党派妥临失败之后.美国便支持反马可斯的派系;尤其在两名将领反叛马可斯之后,美国更公开支持他们,明显地要迫走马可斯,以和平地换马,既可阻止革命爆发,免致陷于无法控制的地步;又可把反对党派纳入自己的影响之下,继续维护美国在菲的政治、经济、军事利益。而阿基诺夫人为首的反对党派,也宁可走向引狼入室的道路,与里根政府密切合作,让后者公然插手菲国的政局。
资产阶级反对派藉以推翻马可斯政府的手段,显示它不能领导民众走上民主革命的道路,解决菲国的民族独立和土地问题。
检视阿基诺夫人的竞选政纲,可以看到资产阶级反对派的软弱和充满妥协性。初期政纲中,曾承诺撤消美军基地、让菲共合法化等进步主张;但往后采取了明显的亲美、反共立场。阿基诺夫人当了总统后,迅速宣布美军基地可以保留到一九九一年,之后再作商议。这再次说明,落后国家的资产阶级不能提出彻底的民族民主政纲,也无法解决因帝国主义的操纵和剥削而加剧的社会、经济矛盾。
另一方面,虽然民众的兴起是促成马可斯下台的关键力量,但由于缺乏革命的领导,以及并非在阶级斗争的形式中兴起,以致不能摆脱资产阶级的领导。
菲律宾共产党一向的战略、策略及其在大选前的表现,显示它未能适应局势。菲共的阶段革命论和农村包围城市的游击战路,使它在政治上不能清晰有力地揭穿资产阶级反对派的局限性和欺骗性,无法提出鲜明和完整的民族民主政纲,争取群众的独立阶级动员。在策略上,菲共轻视城市群众斗争的力量,以至未能充分利用合法的斗争途径,壮大左派的群众组织和提高群众的政治觉悟;反而导致左派在今次总统竞选活动中出现杯葛还是参与的策略分歧,削弱了左派对今次群众斗争的影响力。
现在,马可斯垮台,公敌一倒,以往被反独裁斗争所掩盖的劳动人民与资产阶级、地主、帝国主义之间的主要矛盾,便会表面化。阿基诺——劳雷尔政权面对这个局面,将受到考验。群众在推翻独裁统治者之后,期望民主民生状况能够显著改善。要动员群众就有必要提出完整鲜明的民族民主政纲,它包括:维护国家主权独立;保障人民一切民主权利;无条件释放全部政治犯;所有政党都有合法平等活动的权利;没收马可斯集团的国内外资产;实行土地分给农民;实行改善民众生活的种种措施。并且,争取在民主普选的基础上修订宪法,改选国民议会。
面对今日的局势,包括菲共在内的一切左派力量中心工作是要从资产阶级手中争取到群众运动的领导权;因此,它们有必要认真检讨以往的各种战略策略,将斗争运动重心转移到城市,利用一切合法斗争手段争取民众支持,提高人民意识,加强工会和基层组织的力量,以切合群众当前需要的政纲,促进群众的独立阶级动员,向社会主义革命的目标迈进。
1986年2月28日
上一篇 回目录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