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马克思主义文库 -> 马克思 - 恩格斯 ->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 第三十八卷
245.
致卡尔·考茨基
亲爱的男爵:
你对我十分愉快度过的那一天表示祝贺,非常感谢。可惜,我仍然不能喝酒,还须戒饮数周。
还要感谢你寄来了新杂志[注:《社会经济史杂志》。——编者注]的办报纲领。你知道这些人吗?我是毫无所知。
施米特最近写的论利润率[注:康·施米特《平均利润率和马克思的价值规律》。——编者注]一文,我一直没有能够看;在第三卷[注:《资本论》。——编者注]整理好以前,我只得拒绝一切对我说来是额外的工作;即使没有这些,我的工作已经是常常被打断。
关于《新时代》,我和爱德谈得很多了,昨天又给奥古斯特写了一封长信[注:见上一封信。——编者注]。
依我看,如果要使《新时代》成为更通俗普及、文字上“更引人入胜”的刊物,正象狄茨和奥古斯特所设想的那样,就应当把它迁往柏林。只有在那里,在当地,才能对包括付印那天晚上以前发生的一切事件发表政治评论;只有在那里,才能迅速地、“不失时效地”撰写一系列文艺方面的文章;否则,这样的文章就要延迟整整一个星期。由于这些以及其他种种情况,在柏林出版时的定户将比在斯图加特时多百分之二十至三十。
不过,这样一来,《新时代》势必要牺牲自己最好的一部分内容,为了刊登这部分内容,则要有比以往更为严谨的、科学的月刊或季刊,它的读者范围比较有限,因而售价也应高一些。
如果不能出版两个刊物,又该怎么办呢?那末,——这是我今天才想到的——再把《新时代》改为月刊,这也许是最好的办法,但要保持它现有的篇幅,即一年一百零四印张,每月八至九印张。这样,较长的文章一期即可登完,最多分两期;在后一种情况下,为了便于阅读,则应分为一、二两章或一、二、三、四章登载。如每月只有两印张,那末,较长的文章,你就无法按内容把它断开;由于每期的篇幅有限,内容又必须多样化,这总是很难处理的。在这种情况下,你可以使撰稿人习惯于自己把一篇文章分两期发表。这样,每一期上的材料就可以做到“各获少许”。尽管如此,预计销路也是比较有限的,因此就要提高售价,——至少我觉得是这样。
无论如何,在试刊之前,你们一切都要周密考虑。要纠正走错了的步子是困难的。
《新时代》周刊如迁到柏林,在很多方面将可以代替中央机关周刊。不过,事情看来还要拖上一年。在此期间,可能会发生许多事情。如火如荼的时刻正在到来。巴拿马丑闻[432]似乎将成为法国发展中的一个转折点。你要不断催促拉法格,让他搜集这方面的材料,以便撰写一篇较长的文章,并在这一丑闻各个阶段的关键时刻给你寄一些通讯。有了这样的材料,《新时代》甚至在现实报道方面也可以超过日报。
关于《前进报》,我还是不说为妙!
你的 弗·恩格斯
附上给《新时代》的一篇短稿[注:弗·恩格斯《新发现的一个群婚实例》。——编者注];如果你认为施特恩堡的报道太长,可以压缩;既已动手,我就把它全部译出来了。[452]
注释:
[432]巴拿马丑闻是巴拿马运河股份公司通过收买法国国家活动家、官员和报刊而制造的一个骗局。巴拿马运河股份公司是根据工程师和实业家斐·累塞普斯的倡议,为了开凿经过巴拿马地峡的运河于1879年在法国成立的。1888年底,这家公司垮台,引起了大批小股东的破产和无数企业的倒闭。后来,到1892年才发现,该公司为了掩盖它的真实财政状况和滥用所筹集的资金曾广泛采用收买和贿赂手段,法国前内阁总理弗雷西讷、鲁维埃、弗洛凯和其他身居要职的官员都接受过这种贿赂。巴拿马运河公司的案件被资产阶级司法机关悄悄了结了,被判罪的只限于一些次要人物,以及公司的领导人累塞普斯。“巴拿马”一词就成了表示大骗局的普通名词。——第520、527、529、530、531、533、539、542、543、547、548、552、556、561页。
[452]恩格斯《新发现的一个群婚实例》(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版第22卷第409—413页)一文的资料来源,是1892年10月14日《俄罗斯新闻》(《Русские Ведомости》)第284号上发表的一篇关于俄国民族志学家列·雅·施特恩堡对库页岛的吉里亚克人(尼夫赫人)的生活和社会制度的研究结果的报道。恩格斯在自己的文章里几乎全部引用了这篇报道,为了想把若干地方搞得更准确、更清楚,译文与原文稍有出入。——第54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