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马克思主义文库 -> 马克思 - 恩格斯 ->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十四卷

卡·马克思

布律恩



  布律恩,吉约姆·玛丽·安——法兰西帝国元帅;1763年3月13日生于布里夫-拉-盖阿尔德,1815年8月2日死于阿维尼翁。他的父亲送他到巴黎去学习法学,但他离开大学后因经济困难不得不当了印刷工人。革命初期,他同哥提埃、茹尔尼亚克·德·圣梅阿尔一起出版“农村和城市总汇报”[142]。不久他加入革命政党,报名参加了国民自卫军,并且成为科尔德利俱乐部[143]的热心的会员。他那魁梧的身材、威武的仪表和强烈的爱国心,使他成了1791年马尔斯广场示威时人民的军事领袖之一,这次示威被拉斐德的国民自卫军镇压下去[144]。当他被囚在狱中,人们开始传说保皇派企图以卑鄙手段除掉他的时候,丹东把他营救了出来。他成了丹东的著名的拥护者之一;由于丹东的保荐,布律恩在1792年著名的九月的日子[145]里就任军事职务,10月12日出人意外地被擢升为上校和副官长。他在比利时杜木里埃的手下服务;他曾被派去对付在普伊泽将军指挥下进攻巴黎的卡耳瓦多斯省的联邦派,而且轻而易举地打败了他们,后来,他晋升为准将并参加了冈德斯霍特会战[146]。社会拯救委员会委派布律恩去平定吉伦特叛乱[147],他极其严厉地执行了这个任务。
  当丹东被监禁时,人们以为布律恩会赶紧去营救他的朋友和庇护人,但是一露出危险的苗头,他便审慎地站在一旁观望,并在恐怖时期巧妙地保全了自己。热月九日后,他又归附当时已取得胜利的丹东派[148],并且随同弗莱隆去马赛和阿维尼翁。葡月13日(1795年10月5日)他作为波拿巴的一名将领去镇压巴黎市区的叛乱[149]。他帮助督政府粉碎格列涅尔兵营的密谋(1796年9月9日)[150]以后,加入了意大利军团的马森纳师,并且在整个战争期间表现得非常英勇。波拿巴为了笼络科尔德利派首领们,把他在里沃利会战中的一部分功绩归之于布律恩的努力,在战地就提升他为师长,而当意大利军团第二师师长的职位因奥热罗去巴黎而空缺的时候,波拿巴便促使督政府委派布律恩担任这个职务。
  康波福米奥和约[151]签订以后,督政府交给他的使命是首先麻痹瑞士人,使他们感到可以高枕无忧,然后分裂他们的委员会,最后,集结军队进攻伯尔尼州和夺取它的公共金库;当时布律恩忘记了把掠夺来的财物登记造册。此外,他采取了与其说是军事手段,不如说是外交手段,迫使法国的假同盟者撒丁国王卡尔·艾曼努尔把都灵的城砦交给他(1798年7月3日)。持续了大约两个月的巴达维亚战役[152]在布律恩的军事生涯中是重大的事件。在这次战役中,他击败了约克公爵所指挥的英俄联军,约克公爵向他投降并保证遣返反雅各宾战争开始以来被英军俘掳的全部法军战俘。雾月十八日coup d’état〔政变〕以后,波拿巴委任布律恩为新成立的国务会议委员,随后又派他去镇压布列塔尼的保皇党人。
  1800年被派到意大利军团的布律恩占领了三个敌人营垒,在沃尔塔河地区构筑工事,把敌人赶过了河,并且采取了立即强渡该河的措施。根据他的命令,军团必须在两个地点渡河:杜邦将军指挥的右翼在沃尔塔河畔的磨坊和波察洛村之间渡河;布律恩本人指挥的左翼在蒙博戎附近渡河。当后面这部分部队渡河遇到困难时,布律恩下令推迟24小时进行,虽然在另一地点开始渡河的右翼已经同兵力强大得多的奥军接火。全靠杜邦将军的努力,右翼才没有被歼灭或做俘虏,否则对整个战争的成败就有很大的影响。布律恩因这次错误被召回巴黎。
  从1802年到1804年,布律恩在君士坦丁堡任大使时没有起多大的作用,因为在那里他的外交才能不像在瑞士和皮蒙特有刺刀作后盾。1804年12月他返回巴黎以后,拿破仑提升他为元帅,对他比对勒库尔布那样的将军们更为重用。他当了一段时期的布伦兵营[153]司令官之后,于1807年被派到汉堡担任汉撒各城市的总督兼大军的后备军司令。他在担任这个职务期间,曾大力帮助布里昂窃取国家资财。为了解决在施拉赫坦与瑞典签订的停战协定中的某些争执点,布律恩曾与古斯达夫国王进行了长时间的私人会谈,古斯达夫实际上建议他出卖自己的皇上。他拒绝这个建议所采取的方式引起了拿破仑的怀疑;布律恩在草拟关于吕根岛移交法军的协定时只把法军和瑞典军称做缔约双方,而根本不提“皇帝陛下和国王陛下”,于是拿破仑大发雷霆。布律恩立即被贝尔蒂埃去信召回。贝尔蒂埃根据拿破仑的特别指示在信中指出:“自法拉蒙德时代以来,还不曾有过这样荒唐的事情。”
  布律恩回到法国以后,就钻到个人生活里去了。1814年布律恩向参议院的法令[154]宣了誓,并且从路易十八那里获得圣路易十字勋章。百日[155]时期,他又成了波拿巴分子,并被任命为驻瓦拉河地区的监视军司令官。他在那里像他当年当雅各宾派那样无情地、坚决地打击保皇党人。滑铁卢会战以后,他宣布自己是国王的拥护者。他从土伦去巴黎的途中,于8月2日到达阿维尼翁,当时这个城市已被保皇派恶棍们控制,他们进行了15天烧杀。布律恩被人认出后遭到枪杀。一群人拖着他的尸体沿街走,并把它抛入了罗尼河。拿破仑在圣海伦岛时曾说:“布律恩、马森纳、奥热罗以及其他许多人都是大无畏的破坏者。”而关于布律恩的军事才能,他指出:“他有一定的功绩,但是总的说来,与其说他是令人生畏的军人,不如说他是général de tribune〔看台上的将军〕。”1841年,在他的故乡为他树立了一座纪念碑。


卡·马克思写于1857年9月23—29日
载于“美国新百科全书”1858年版第4卷
原文是英文
俄文译自“美国新百科全书”
俄译文第一次发表



  注释:
  [142]“农村和城市总汇报”(《Journal général de la Cour et de la Ville》)是法国贵族的日报;从1789年9月15日到1792年8月10日在巴黎出版。在1789年10月30日以前,布律恩是这家报纸的编辑。——第140页。
  [143]科尔德利俱乐部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1790年在巴黎建立的人民俱乐部之一。俱乐部的这个名称是从它的集会地点过去的法兰西斯科教派科尔德利修道院而来的,它的正式名称是“人权及公民权之友社”。它与雅各宾俱乐部同样地在法国的政治生活中起了巨大的作用。科尔德利俱乐部最初联合了革命的资产阶级代表以及后来组成雅各宾集团的右翼(丹东派)和左翼(阿贝尔派)的各派小资产阶级代表。随着革命的深化,左派分子在俱乐部取得了优势。在雅各宾革命民主专政(建立于1793年6月2日)时期,俱乐部是阿贝尔派的堡垒,它一直存在到1794年3月阿贝尔派被击溃。
  在革命时期和以后的年代里都用“科尔德利”这个词称呼属于雅各宾左派的或是接近他们的革命者。——第140页。
  [144]指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1791年7月17日巴黎的手工业者和工人在马尔斯广场举行的反君主制度的示威。科尔德利俱乐部的首领们领导了这次发动,他们草拟了向制宪议会提出的要求国王退位的请愿书。示威遭到军队和拉斐德率领的巴黎资产阶级区的国民自卫军部队的枪杀。1791年7月17日的事件表明人民群众和革命资产阶级为一方与转到反革命方面的大资产阶级君主立宪派为另一方之间的深刻分裂。——第140页。
  [145]由于外国干涉者军队的进攻和国内反革命势力的活跃,1792年9月2—5日在巴黎发生了人民骚动。巴黎群众占领了监狱,设立了对被监禁的反革命分子进行审判的临时人民法庭。许多积极的反革命分子被处决。这次红色恐怖是革命人民的自卫行动。——第140页。
  [146]在革命法国同第一次欧洲国家反法同盟的军队紧张作战时期,1793年9月6—8日在冈德斯霍特(弗兰德)会战中法国军队击败了同盟国英国、汉诺威、荷兰和奥地利的军队。——第140页。
  [147]1793年夏天,吉伦特派(大工商业资产阶级党派)联合反革命保皇党人在吉伦特省发动反革命叛乱,并且在前面提到的卡耳瓦多斯省和法国西部、西南部和东南部的其他许多省发动叛乱。吉伦特派在保护各省自治权和联邦权的幌子下反对雅各宾政府,反对支持政府的革命群众。1793年秋天,吉伦特派的反革命“联邦制”运动被法兰西共和国的军队镇压了。
  社会拯救委员会(Comité de salut public)是1793年4月建立的法国革命政府的中央机关。在雅各宾专政时期(1793年6月2日—1794年7月27日),委员会在与国内外反革命的斗争中,在依靠下层阶级解决资产阶级革命的任务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热月九日反革命政变以后,委员会丧失了领导作用,并于1795年10月被解散。——第140页。
  [148]在丹东和他的战友被处死之后幸存的、代表在革命年代成长起来的所谓新资产阶级的利益的丹东派,与其他反革命分子一起积极地参加了1794年热月九日的政变(关于政变见注79)。——第141页。
  [149]指1795年葡月12—13日(10月4—5日)保皇党人在巴黎的暴动被波拿巴将军率领的政府军队镇压。——第141页。
  [150]指1796年秋天巴贝夫派(杰出的空想共产主义者巴贝夫的拥护者,他们力求以革命推翻现存制度,消灭私有制,建立财产公有制)在巴黎格列涅尔兵营的起义。1796年5月巴贝夫和他的亲密战友被捕以后,巴贝夫派试图从监狱把被捕者拯救出来,并且试图在推翻督政府和恢复1793年雅各宾宪法的口号下在格列涅尔兵营(他们在该兵营的兵士中间进行了革命宣传)发动起义。巴贝夫派的起义被军队残酷镇压了。
  督政府(由五个督政组成,每年改选一人)是法国行政领导机关,它是根据1794年雅各宾革命专政失败后所通过的1795年宪法建立的。在1799年波拿巴政变以前,督政府是法国的政府,它支持反对民主力量的恐怖制度,并维护大资产阶级的利益。——第141页。
  [151]1797年10月17日的康波福米奥和约结束了法国同参加第一次欧洲国家反法同盟的奥地利的战争。根据条约,法国得到了比利时、伊奥尼亚群岛和阿尔巴尼亚的一部分。奥地利必须协助将莱茵河左岸让给法国,并且放弃自己在意大利北部的领地,这块土地划入在法国保护下成立的南阿尔卑斯共和国。同时,过去威尼斯共和国的大部分领土以及曾属于这个共和国的伊斯的利亚和达尔马威亚的一部分土地让与奥地利。——第141页。
  [152]指法国反对第二次欧洲国家同盟的战争时期,1799年8—10月布律恩将军率领的法国和荷兰军队对在荷兰登陆的英俄军队进行的成功的战斗。英俄远征的目的是要把法国人赶出荷兰(荷兰被法国占领并宣告成立傀儡的巴达维亚共和国以后,已成了依附于法国的国家),在该国恢复革命前的君主制度和夺取荷兰的舰队。同盟国军总司令约克公爵被布律恩军队击败以后,不得不于1799年10月18日签订阿尔克马投降书,根据投降书他必须遣返8000名法国和荷兰的战俘,并且从荷兰撤走自己的军队。——第141页。
  [153]布伦兵营是拿破仑第一为了通过拉芒什海峡入侵英国而于1803—1805年设立的军事基地。兵营内集中了12万名登陆部队。由于法国舰队在同英国作战中失败,并且在欧洲又组成了有俄国和奥地利参加的新的即第三次反法同盟,拿破仑被迫放弃了他的入侵计划。——第142页。
  [154]指1814年3月31日第六次同盟的军队进入巴黎以后,法国参议院通过的关于废黜拿破仑和在法国恢复波旁王朝的法令。——第142页。
  [155]“百日”是指拿破仑恢复帝制的短暂时期,从1815年3月20日他从厄尔巴岛回到巴黎起,到同年6月22日他在滑铁卢失败后第二次退位时为止。——第14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