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马克思主义文库
->
马克思
-
恩格斯
->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十二卷
卡·马克思
*英国—波斯战争
英国,或者说得确切些,东印度公司对波斯的宣战[74],是英国借以在亚洲大陆上扩张自己领地而重复使用的狡猾而冒险的外交伎俩之一。只要东印度公司垂涎于任何一个独立君主的领地、任何一个在政治上和商业上具有重要意义或者盛产黄金宝石的地域,被猎取的对象就会被指控破坏了某某臆想的或既有的条约、违背了想像中的诺言或约束、犯下了莫须有的罪行,接着便宣布开战,于是又一件证实邪恶永存、证实狼和小羊这个寓言的永恒寓意的血腥事件被载入了英国的史册。
多少年来,英国一直渴望在波斯湾有一个立脚点,尤其想霸占位于波斯湾北部的哈腊克岛。几度出使波斯的大名鼎鼎的约翰·马尔科姆爵士曾经历数这个岛对英国的价值,他断言,由于它与布什尔、里格港、巴士拉、格林巴贝里亚和盖提夫相邻,可以成为英国在亚洲的最繁荣的领地之一。因此很自然的,这个岛和布什尔已经落在英国手中。约翰爵士认为这个岛是对土耳其、阿拉伯以及波斯通商的枢纽。该岛气候良好,同时还具备了成为一个繁荣场所的一切必要条件。远在三十五年以前,这位大使就向当时的印度总督敏托勋爵谈过自己的看法,他们两人都打算实现这个计划。的确,约翰爵士曾受命统率远征军侵伐该岛,并且已经准备踏上征途,但这时又奉命调返加尔各答,而哈福德·琼斯爵士被委派为驻波斯外交使节。1837—1838年波斯人第一次围攻赫拉特期间,英国利用同现在一样站不住脚的借口,即以保护它一向视若死敌的阿富汗人为名,夺取了哈腊克岛,可是某些情况,也就是说俄国的干涉,迫使它放弃了自己抢夺到的地盘。最近波斯又进攻并攻克赫拉特,这给了英国一个口实来谴责沙赫对它背信弃义,并占领哈腊克岛作为采取军事行动的第一步。
由此可见,半个世纪以来英国一直力图建立(尽管很少成功)它对波斯沙赫的政府的压倒优势。然而,波斯沙赫不愧为口蜜腹剑的敌人的对手,他们躲开了假惺惺的拥抱。波斯人除了亲眼看到英国人在印度的所作所为以外,大概还谨记着1805年有人对费特赫-阿利-沙赫所进的谏言:“不要相信贪得无厌的商人国家的话,这个国家在印度是用人命和王冠来做生意的。”强中更有强中手。在波斯的首都德黑兰,英国的影响极小,因为——姑且不谈俄国的阴谋活动——法国在那里占着显著的地位,而在这三个海盗中波斯最须防备的是英国。目前,波斯使团正在赴巴黎的途中,也许已经到达那里。很可能,波斯不久前局势的复杂化[75]将是外交谈判的对象。其实,法国对占领波斯湾的岛屿并不是漠不关心的。使问题更趋复杂的是:法国翻出了一些早已被人遗忘的羊皮纸文件,按照文件,波斯沙赫已经两次把哈腊克岛割让给法国——第一次是在1708年,路易十四统治时期,第二次是在1808年,——固然,两次割让都附有条件,但条文上却讲得清清楚楚:必须让出某些权利,或者认可具有强烈反英情绪的国君的现代模仿者对岛屿的要求是合理的。
伦敦“泰晤士报”在最近给“辩论日报”的答复中,以英国的名义表示愿意把欧洲事务的领导权让给法国,而亚洲和美洲事务的管理权无疑应属于英吉利民族,任何其他的欧洲强国都不得干预。然而,路易·波拿巴是否同意这样瓜分世界,还值得怀疑。总而言之,当不久前英国和波斯发生纠葛的时候,法国在德黑兰的外交没有对英国表示热心的支持;而法国报刊翻出老账,重新提起高卢人对哈腊克岛的要求,这件事大概预示着英国不能那么轻而易举地进攻和瓜分波斯。
卡·马克思写于1856年10月30日
作为社论载于1857年1月7日“纽约每日论坛报”第4904号
原文是英文
俄文译自“纽约每日论坛报”
俄译文第一次发表
注释:
[74]指1856—1857年的英国—波斯战争,这场战争是十九世纪中叶英国在亚洲实行侵略性的殖民政策的一个阶段。英国和波斯之间的外交关系在1855年末破裂,表面上的原因是英国驻德黑兰公使与波斯的萨德拉萨姆(首相)由于一个波斯臣民——英国使节的秘书而发生了争执。波斯统治者要想侵占赫拉特公国的企图成为挑起战争的口实。这个公国的主要城市,即作为通商要道的枢纽和重要战略据点的赫拉特,在十九世纪中叶曾经是波斯和阿富汗之间发生纷争的原因,在这个问题上,前者有俄国扶助,后者有英国撑腰。波斯军队在1856年10月攻占了赫拉特,英国殖民者利用这一点进行武装干涉,其目的是奴役阿富汗和波斯。他们在11月1日向波斯宣战以后,就把军队开往赫拉特。但是1857—1859年在印度爆发的民族解放起义,使英国不得不赶紧与波斯缔结和约。按照在巴黎签订的和约,波斯于1857年3月放弃了自己对赫拉特的一切要求。1863年赫拉特被并入阿富汗的艾米尔的领地。
延迟了两个月才发表马克思这篇文章的“纽约每日论坛报”编辑部,在文章中补充了有关战争的事实以及文章写成后所发生的事实。——第77页。
[75]指英国在波斯湾强占领土。——第7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