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马克思主义文库 -> 马克思 - 恩格斯 ->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十一卷

弗·恩格斯

欧洲战争



  西方列强在对俄战争中所采用的作战方法完全失败了。今年的战局,如果要进行的话,也决不能按照过去所执行的那个计划来进行了。集中法国、英国、土耳其和撒丁的全部兵力去对付克里木的一个地点,而这个地点本来是可以用迂回的办法顺便夺取的;争夺这个地点整整11个月之久,而结果仅攻占了它的一半;如此忽视用其他一切可能的方法给敌人以决定性的打击,以致使俄国能够攻占卡尔斯,从而弥补了塞瓦斯托波尔南区的丧失,——在交战双方的要害地区由于中欧的中立而得到屏护的战争中,是可以这样进行一两次战局的。但再这样下去就不行了。刚在巴黎召开过的军事会议[302]最清楚地证明:只要战争一般还继续进行,我们立刻就会看到一场真正的战争。
  到目前为止所进行的这一战争,是一种被异常的礼貌所缓和的、官样文章似的敌对行动。我们这里指的不是打着军使旗进行互相交往时所应有的礼貌,而是交战双方的军事会议本身对敌人所表现的礼貌。战争的起因是由于俄皇尼古拉的失算。他绝没有料到,法国和英国会联合起来反对他对土耳其所打的主意;他原打算只同苏丹进行一场小规模的平静的战争,在这场战争中能够使自己的军队重抵君士坦丁堡城下[303],使欧洲外交界在为时已晚的情况下惊动起来,最后,使他自己的外交官像往常一样,可以在各种会议上取得比自己的军队用武力所能夺得的还多一倍的东西。但不幸得很,俄国和西方列强却因此而出乎意外地、事与愿违地、不知不觉地被拖入了战争,尽管它们谁也不愿意打仗,但却不得不这样做。然而双方都希望采用估计不致使对方采取极端手段的作战方法。人们本来期望,这场战争将是维护原则的战争,它多少会带有革命的性质,德国及其附属国——匈牙利、波兰和意大利都会参加这场战争。西方的ultima ratio〔极端手段,最后办法〕,是挑起被压迫民族即匈牙利、波兰和意大利的斗争,并在某种程度上挑起德国内部的斗争。俄国的ultima ratio,则是宣扬泛斯拉夫主义,实现欧洲斯拉夫居民中的狂热分子在近五十年来所梦寐以求的理想。
  但是,无论俄国政府或路易·波拿巴政府(更不用说帕麦斯顿)非万不得已都不愿意采取这样的手段,因此战争便在相互宽容和谦恭的基础上进行,这在旧日王朝正统君主的相互关系中也未必是常见的,而在罗曼诺夫王朝、汉诺威王朝的代表和假波拿巴之流这样一些暴发户和僭位者之间,当然更是不常见的了。战争几乎没有波及俄国的波罗的海沿岸地区,联军从未企图在那里建立坚固的立足点。同白海的情形一样,那里私有财产所受到的威胁要比国家财产受到的大得多;尤其在芬兰沿海一带,英国舰队的唯一目的似乎就是使芬兰人顺从俄国的统治。联军在黑海的活动也是这样。联军被派到那里去,似乎就是为了迫使土耳其人期待俄国入侵;根据联军从1854年直到今天的所作所为也只能得出这样的结论。联军在土耳其最无可非难的时期就是他们驻在瓦尔那的那一段时间,那时他们无力做什么有益的事情,除了使自己受到损失以外,至少没有使任何人受到严重的损害。最后,他们开赴克里木。在那里他们非常巧妙地作战,以致俄国政府完全有理由对他们表示十分满意。不久前,剑桥公爵给从克里木归来的法国兵士分发了大量奖章;但是俄国政府无论用任何奖章、十字章、大十字章、星章和绶带,都不能表达出它对1854—1855年各次战局的领导者所应有的感激。实际上,到俄国守军放弃塞瓦斯托波尔南区的时候,联军已死伤25万人,并耗费了数百万金钱。在平地战斗中每次都打败仗的俄军,却以他们的决心、毅力和他们的工程长官[注:托特列本。——编者注]的技巧胜过了敌人。如果说因克尔芒会战是俄军洗刷不掉的耻辱,那末,俄军在敌人眼前、在萨蓬山和马美朗筑起的多面堡,便是英军和法军的洗刷不掉的耻辱。还有一点也很清楚:塞瓦斯托波尔没有耗尽俄军的兵力就像没有耗尽联军的兵力一样,因为它并没有妨碍俄军攻克卡尔斯。
  卡尔斯的陷落的确是联军的最大耻辱。联军在海上拥有巨大的兵力,从1855年6月起陆军人数也超过了俄国的作战部队,但是却从来没有袭击过俄国最薄弱的地点——南高加索领地。不仅如此,他们还听任俄国人在这个地区建立某种像总督管区的独立作战基地,这种基地在遭到优势兵力进攻时,甚至在与俄国本土的交通线被切断时,也还能支持一段时间。但是联军还不以此为满足,并且不从土军1853—1854年在亚洲遭到的一连串失败的沉痛经验中吸取教训,却阻挠奥美尔-帕沙的部队去挽回亚洲的局势,把他们留在克里木,而且在克里木也只让他们给自己的部队劈柴和提水。因此,从刻赤海峡到巴土姆的整个沿岸地区的俄军据点被完全消灭以后,也就是说,在可以找出10—15个据点作为作战基地向高加索和南高加索(我们经常指出,这是俄国最薄弱的地方)采取各种行动的那一线被占领以后,联军没有采取任何行动,直到发现卡尔斯陷入困境而埃尔斯伦的部队又不能有所作为时为止。到这时才允许奥美尔-帕沙进行他那倒霉的明格列里亚远征,可是要挽回颓势已经晚了。
  联军顽固地把全部兵力集中在一个不比长岛大的半岛[注:指克里木的格拉克列亚的赫尔松涅斯半岛。——译者注]上,这无疑帮助他们避开了一切不愉快的问题。无论民族问题,泛斯拉夫主义问题,中欧所造成的困难问题,或是夺取领土的必要性问题都没有提出来;双方都没有取得会迫使对方同意作出巨大牺牲因而可能使即将举行的谈判发生困难的重大的决定性的战果。可是对于直接参加作战的人来说,这一切远不是那么愉快的。对于他们,至少对于上士以下的人,战争是严峻的现实,是冷酷的事实。自有战争以来,还从来没有像这次克里木战争那样,把如此光辉夺目的勇敢精神滥用在取得极不相称的战果上;还从来没有为了获得如此可疑的胜利而在这么短的时间里牺牲这么多优秀的兵士。显然,要使军队再忍受这种苦难是不可能的了。他们需要比空虚的“荣誉”更实在的战果。一年只进行两次大会战和四五次总攻,而且老停留在一个地方,像这样的战争决不能再继续下去。任何一支陆军对此都不能长久忍受。任何一支海军都不能忍受像过去波罗的海和黑海的两次战局那样毫无成就的第三次战局。战争如果继续下去,那就会像我们听说的那样,联军将攻入芬兰、爱沙尼亚和贝萨拉比亚;瑞典军队会答应帮忙,奥地利方面也会答应助威。但有消息说,俄国已同意把奥地利的建议作为谈判的基础[304],虽然这远没有解决媾和问题,但总算有了结束战争的可能。
  由此可见,新的战局可能不会发生;如果它一定会发生,那末可以预料,它将会有更大的规模和更大的成效。


弗·恩格斯写于1856年1月18日左右
作为社论载于1856年2月4日“纽约每日论坛报”第4616号
原文是英文
俄文译自“纽约每日论坛报”



  注释:
  [302]指1856年1月在路易·波拿巴主持下在巴黎召开的、有英、法、撒丁三国代表和外交官员参加的秘密军事会议。据报刊报道,在军事会议上曾讨论了关于联军在对俄作战的新战局中配合行动的问题。——第653页。
  [303]暗指1828—1829年俄土战争时期俄军的前进部队于1829年夏季向君士坦丁堡进军一事。——第653页。
  [304]指奥地利代表盟国于1855年12月中旬向俄国提出的作为和谈条件的五项条款。这些条件是早先讨论过的四项条款(见注6)的进一步具体化。其内容如下:取消俄国对多瑙河各公国的保护权,改由各缔约国共同保护,俄国同意修改贝萨拉比亚的疆界,即让出靠近多瑙河的一片领土;允许在多瑙河及其河口自由通航;使黑海中立化,禁止军舰通过海峡,禁止俄国和土耳其在黑海有海军军械库和舰队(规定数量的小型舰船例外);各大国共同保护土耳其的基督教臣民。第五项条款规定,各参战国保留在和谈过程中除上述四项外再向俄国提出新条件的权利。以最后通牒形式提出的这五项条款,为沙皇政府所接受,并成为以后的巴黎和谈的基础。——第65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