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马克思主义文库 -> 马克思 - 恩格斯 ->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九卷

弗·恩格斯

土耳其战争的进程



  多瑙河上业已开始军事行动,这一点现在已经没有丝毫疑问了。奥美尔-帕沙在维丁附近渡过了多瑙河,占领了卡拉法特(对岸的一个市镇),并向克拉约瓦派出了前卫;在另一个地方,土军正在从鲁舒克向对岸的茹尔日沃城进攻。据说,土军还在第三和第四个方向上,向布来洛夫和都诺进攻。同时,在沃耳特尼察附近也发生了会战,不过俄军是进攻的一方。根据我们所收到的报道之一来看,这次会战持续了3小时之久,结果俄军被击退;但是11月8日晚上收到的维也纳的另一个报道又说,会战持续了28小时之久,还是不分胜负。看来,前一个报道比较属实。
  关于其他战斗的结果,也是传说纷纭。从各个报道来看,茹尔日沃的战斗是没有结果的。布来洛夫和都诺战斗的结果,我们毫无所知。至于从卡拉法特发动的进攻,有的电讯说,土军取得了某些成功,并迫使俄军退却了;有的电讯却说,土军在进攻之初即受阻,并被击退到卡拉法特。前一种说法比较可靠。
  实际上只有一点是可靠的:根据下面我们分析的原因,奥美尔-帕沙放弃了原来我们认为土耳其在这一边境上理当采取的战术即防御战术[注:见本卷第380、483页。——编者注]。他采取了进攻行动,并且趁俄军自小瓦拉几亚退却的时机,于10月28日在自己防线最左翼的维丁附近渡过了多瑙河,但是兵力有多少,我们完全不能断定。然而,在此以后,据我们所知,土军在其他地点只进行佯攻或局部攻击,同时,在强大的敌人面前以少量兵力渡过多瑙河这样的大河又极不明智,所以我们可以认为,奥美尔-帕沙率领的部队按道理自然是作战兵力的大部分。除非绝对可靠的情报才能使我们相信:他像某些报道所说的,只带7000人冒险渡过了多瑙河,除远在150英里以外的索非亚有8000人外,再也没有援军和预备队。但是,由于不久前土军主力还集结在瓦尔那、苏姆拉和鲁舒克,所以我们也很难说明,奥美尔-帕沙是用什么方法把军队的基本兵力这样突然地集结到远离上述三地平均为250英里的维丁地区的。
  这个问题最可能的答案是:奥美尔-帕沙考虑到俄军向维丁方向推进,因而改变自己军队的防线,把它稍向左移。他责成鲁舒克、锡利斯特里亚、瓦尔那和苏姆拉等地的守军防守直通君士坦丁堡的道路后,就选择鲁舒克作为右翼的据点,选择维丁作为支援左翼的据点,以尼科波尔为中路军队的集结地点。这道从鲁舒克到维丁的防线长约200英里。他在这道防线的左翼集结了所能集结的全部军队,并率领他们渡过了多瑙河,这样显然是迂回俄军的右翼。他企图袭击俄军的先头部队,并把他们击退到席尔河对岸;这一道河,他可以从正面强渡,也可以派遣另一支部队在拉素瓦附近渡过多瑙河来绕过去。至于横断维丁到布加勒斯特通路的多瑙河第二支流阿留塔河,土军也可以用同样的方法渡过,即以中路军队的另一部分在阿留塔河口下方的尼科波尔和都诺附近渡过多瑙河。最后,沿多瑙河而下,在茹尔日沃和布来洛夫附近进行佯攻,迷惑俄军,使它无法判断土军实际进攻的地点。
  如果暂时撇开政治原因不谈,几乎可以不必怀疑,奥美尔-帕沙的计划就是这样。伦敦“泰晤士报”报道说,土军在茹尔日沃附近“渡过了河”,这显然是一个假消息。在已集中兵力的强敌面前,分兵两路在相距250英里的两个地点强渡欧洲最大的河流,而且是在最宽最难渡的地方强渡,这样的错误是任何一支稍经训练的军队中的准尉也不会犯的。
  那末在这种情况下,奥美尔-帕沙所采取的机动说明什么呢?这说明,他企图从翼侧迂回敌人,并从翼侧和正面同时攻击,打乱敌人的整个战斗队形。如果能以主力突然攻击敌人翼侧,如果不受到敌人正面攻击的威胁,如果在失利的情况下能够退却,如果在整个正面的所有阵地上击溃敌人后能够切断这些阵地与作战基地的交通线,那末,这样的机动是完全正确的。目前,这些都是不能实现的。奥美尔-帕沙一旦退却,在瓦拉几亚的右翼军队就有被敌人迂回的危险,他同卡拉法特的联系也就有可能被切断(在这种情况下,他只能向奥地利退却);而土军自卡拉法特向布加勒斯特的进攻,相反地,却无论如何威胁不到俄军退却的道路。读者可能还记得,不久前我们曾据此断言:对土军说来,唯一适当的进攻方向,是沿着贝萨拉比亚和奥地利边界之间的狭窄地带从多瑙河到塞勒特河的这一方向[注:见本卷第380—381页。——编者注]。土军本应采取一种使俄军的交通线马上受到威胁甚至会被切断的机动,但是他们却在战线的另一端发动了进攻,在这里他们即使获胜,也不能指望取得决定性的胜利。土军不致遭到正面攻击是完全可能的,因为主要的战斗行动是在维丁和克拉约瓦或斯拉廷纳之间进行的,而俄军也因此未必会在多瑙河下游渡河,——除非他们的战略比我们想像的更要大胆。但是同时在维丁到鲁舒克正面的地段上,土军的行动也因有一条大河与敌相隔而受到限制,所以在这个地区行动一定是比较消极的。
  在目前情况下,土军这次行动的主要条件无论如何是不具备的。
  耶拿会战[354]可以作为这种机动的具有历史意义的卓越范例。拿破仑以其主力突然猛扑普军左翼,8小时内就打乱了普军的队伍,切断了它退却的道路,并消灭了它,从此这支普军就不再存在了。但是这次会战是在20平方英里的地区内进行的,会战持续的时间为20小时。而现在作战的地区却长达200英里,宽达50英里,又没有道路,所以军队每次移动就相应地需要更多的时间。拿破仑在耶拿会战中,由于出敌不意,兵力强大,行动迅速,所以大获全胜。现在土军的进攻,即使经过一些努力,也不可避免地要遭到挫败。所有这些情况看看地图就更清楚了。土军必须从卡拉法特前往克拉约瓦。在这里阻碍土军前进的是从特兰西瓦尼亚的阿尔卑斯山流向多瑙河的数条河流中的第一条河流,这些河流由北而南穿过瓦拉几亚,形成好几道进攻军队必须通过的防线。在这方面地形很像伦巴第,这里所说的席尔河和阿留塔河也与明乔河和阿迪杰河相似。明乔河和阿迪杰河的军事意义一向是受到重视的。
  假定土军强渡席尔河,并且可能已经成功,那末他们在斯拉廷纳附近的阿留塔河上将遇到首次严重的抵抗。阿留塔河又宽又深,是一个严重得多的障碍;此外,俄军只要稍微发挥运动性,就可以在那里集中一支军队,不仅能够击退土军的一切攻击,而且能够立即扩大战果。实际上,俄军在克拉约瓦取得胜利——只要不是很大的胜利——并不会有很大意义,因为土军强行军3天就可以到达卡拉法特和多瑙河,从而摆脱追击。如果土军在斯拉廷纳失败,则不仅是比较惨重的失败(因为俄军调集到那里的兵力较多),而且在失败后还会遭到俄军5—6天的追击。谁都知道,战果不是在战场上,而是在追击时获得的,追击能使战败的军队全军复没。因此,只要哥尔查科夫愿意在阿留塔河上进行抵抗,奥美尔-帕沙恐怕什么时候也渡不过这条河,因为甚至在对土军最有利的时机,奥美尔-帕沙也无法向河岸调集25000人以上的兵力,而哥尔查科夫毫不费力就可在那里及时集中35000人。至于土军自多瑙河南岸进行翼侧攻击,如果没有大量的舟桥和其他器材(在土军中这些器材很少见到)也起不了什么作用。即使土军强渡了阿留塔河,甚至渡过了阿尔哲什河(更东面的一条大河),谁又能设想,奥美尔-帕沙能够夺取俄军在布加勒斯特的防御工事,并在决战后击溃兵力无疑将比土军约大三分之一的俄军呢?
  因此,在这次战争中,俄军只要稍能遵循军事原则,奥美尔-帕沙就输定了。然而,如果战争不是按照军事原则进行,而是按照外交原则进行,结局就可能两样。
  俄军在向卡拉法特附近的军事重地派出足以威胁塞尔维亚的部队之后,又主动撤离了这一军事重地;奥美尔-帕沙没有阻碍地渡过了多瑙河;他的部队在小瓦拉几亚(阿留塔河以西地区)比较自由而且非常缓慢地移动;土军在其他各地的攻击,就我们所能判断的,都无关紧要;最后,从维丁进攻在战略上是个破绽,大家确认奥美尔-帕沙不会看不到这一点,——这些事实似乎给某些权威人士所作的结论提供了某种根据,但是我们认为,他们的结论与真相是相距很远的。他们的结论是:敌对双方的司令官之间似乎有一个秘密协定,根据这一协定,俄军应该把小瓦拉几亚让给土军。支持这种说法的人说,阿留塔河是一道非常合式的天然屏障,在外交家们重新寻求出路以摆脱现状之前,双方军队在整个漫长的冬季可以隔河相望。俄国人采取这种让步,据他们说,不仅可以显示一下他们宽宏大量和爱好和平,而且还可以为占领所掠夺的地区获得某种法律根据,因为俄国和土耳其共同占领多瑙河各公国是完全符合各项现行条约的精神的。俄国人如果在欧洲作出这种宽宏大量的样子,就可以摆脱在亚洲的真正危险,看来,他们现在在亚洲的处境比以往任何时期都坏,而主要的是,这样一来,他们就有足够力量随时把土耳其人从多瑙河北岸地带赶走,夺回这块让给了土耳其人的地盘。得到宫廷信任的维也纳各报公开阐述这种论调,这一事实可以看做这种论调的论据,这个论据很能引人注意,但决不能说明全部问题。过不几天就可以看出,是这种论调正确,还是应当预期有一场真正的大战。如果情况有另一种变化,那末我们就预期不到什么了。
  现在已开始明显地看出,双方在亚洲的兵力比原来推断的少得多。据“君士坦丁堡报”报道,10月9日,土军在埃尔斯伦有1万人的预备队;在巴土姆有4000人的正规部队和2万人的非正规部队,看来这是用来组成作战军队的;在靠近波斯边境的巴雅泽特有3000人;在卡尔斯和阿尔达汉——两个靠近俄国边境的仅次于巴土姆的重要据点——有总数约16000人的前卫部队。这些部队几天之内应得到叙利亚10000—12000生力军的补充。这些数字比原来我们听说的要小得多:总共不是10万人,而是65000人!但是另一方面,如果相信通过君士坦丁堡得到的报道,那末,把梯弗里斯、格鲁吉亚同俄国连结起来的高加索山脉的主要山口,现在正被山民控制着;俄军在沙米尔的猛攻下退却了,现距梯弗里斯差不多有9英里,而驻格鲁吉亚的俄军司令官沃龙佐夫将军宣称,一旦与土耳其交战,如果得不到5万人的援军,他是不能守住这个地区的。这些报道是否可靠,我们无法判断,但是俄军从海上向杰尔库姆-卡列、列杜特-卡列和南高加索黑海沿岸的其他地点的仓促增援表明,俄军在这里的处境并不很妙。关于这些援军的数量传说不一。开始有人说,俄军已经派出了24000人,但是他们哪里有船运这样多的军队呢?现在已经弄清楚,俄军派去的是第十三师——利迭尔斯将军第五军的第一师;该师共有14000人,这是非常可能的。另外又有人说,似乎有24000名(这大概是俄国人爱用的数字)黑海哥萨克从陆路绕过了高加索西部边境,在这个又陡又仄的海岸地带没有遇到抵抗就顺利地到达了列杜特-卡列。对于这种说法,我们越想越觉得不真实。黑海哥萨克防守库班河到捷列克河一线已够繁忙,而要派出这样多的骑兵,既无任何支援,也不遭到任何袭击,就在敌对的居民区内通过了长达150英里的隘路(在这里,很少的人就可以阻止一个纵队前进,或者将它截成两段),——这样的事只有在俄国才可以听到,直到今天,俄国还有人硬说马森纳在苏黎世会战中曾被苏沃洛夫击败[355]。
  由此可见,这就是土军行动最有利的地区。假使土耳其能集中正规部队的兵力向通往梯弗里斯的唯一交通干线进行猛烈迅速的攻击(如果能打海战,可沿海岸进攻,如果不能,可在卡尔斯或阿尔达汉的内陆地区进攻),同时非正规部队按照自己特有的战法采取顽强、坚决、突然的行动,那就可能很快使沃龙佐夫陷入绝境,就可能与沙米尔建立联系,并使整个高加索普遍起义。但是在这里,比在多瑙河更需要大胆、迅速和协调一致的行动。这个地区的土军司令官是否具备所有这些素质,有待将来证明。


弗·恩格斯写于1853年11月8日左右
作为社论载于1853年11月25日“纽约每日论坛报”第3934号
原文是英文
俄文译自“纽约每日论坛报”
俄译文第一次发表



  注释:
  [354]拿破仑指挥的法军和普军之间的耶拿会战发生在1806年10月14日。会战以普军被击溃而告终。普军战败后,普鲁士投降了拿破仑法国。——第510页。
  [355]1799年9月25—26日(14—15日)在苏黎世附近,马森纳指挥的法军击败了里姆斯基-科尔萨科夫将军的俄国军团。这次失败使已从北意大利出发与里姆斯基-科尔萨科夫军团会合的苏沃洛夫指挥的俄军陷于极端困难的境地。尽管敌军兵力占有相当大的优势,但是苏沃洛夫部队却给法军一系列打击并冲到莱茵河上游地区。恩格斯于1859年在自己的著作“波河和莱茵河”里对俄军的进军瑞士作了很高的评价,在文章中称苏沃洛夫越过阿尔卑斯山是“现今各次越过阿尔卑斯山当中最卓越的一次”。——第5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