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马克思主义文库 -> 马克思 - 恩格斯 ->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二版) -> 第三十卷政治经济学批判(1857—1858年手稿)[贵金属作为货币关系的承担者] 2.从上面的叙述可以得出如下的看法:一种特殊的产品(商品)(物质)必须成为当作每一交换价值的属性而存在的货币的主体。体现这种象征的主体并不是无关紧要的,因为被体现者的条件——它的概念规定,它的一定的关系——中包含着对体现者的要求。因此,对于作为货币关系的主体,即货币关系的化身的贵金属的研究,决不是像蒲鲁东所认为的那样超出了政治经济学的范围79,就像颜料和大理石的物理性质没有超出绘画和雕刻的范围一样。商品作为交换价值所具有的、商品的自然的质所不适应的那些属性,反映着对那些主要是充当货币材料的商品所提出的要求。在我们目前所能谈到的阶段上,这些要求最完满地实现在贵金属身上。本身作为生产工具的金属比其他商品优越,而在各种金属中,最先被人们在其完全的和纯粹的物理形态上找到的是金;后来是铜,再后来是银和铁。如果用黑格尔的话来说,贵金属又比其他金属能更好地实现金属。 “贵金属就其物理性质来说是同一的,所以它们的相同的量必定是完全相同的,以致没有任何根据认为一部分比另一部分好。而例如同量牲畜和同量谷物的情况就不是这样。”80
(a)金银和其他金属的比较非贵金属在空气中氧化;贵金属(水银、银、金、白金)在空气中不起变化。 金(Au)。密度=19.5;熔点:1 2000℃。 “明晃晃的黄金是所有金属中最华美的,因此,早在古代它就被称为金属中的太阳或金属之王。分布很广,但从来都不是大量的,所以比其他金属都贵。通常发现的是纯金,一部分是较大的块状,一部分是散布在其他岩石里的小颗粒。由于岩石风化,形成含金的沙子,许多河流携带有这种含金的沙子,金由于密度大,可以从含金的沙子里淘洗出来。金有惊人的延展性:一克冷可以抽成500英尺长的丝,敲打成厚度不到###$$$1###$$$200 000###$$$[英寸]的箔。金不受任何单一酸类的腐蚀,只溶解于游离氯(王水,硝酸和盐酸的混合剂)。镀金。”81
银(Ag)。密度=10。熔点=1 000℃。光泽明亮;一切金属中最令人喜爱的;洁白和有延展性;可以用于制成精美的制品和抽成细丝。以纯银的形式存在;通常在银铅矿里和铅混合在一起。上面讲的是金和银的化学性质。(纯金和纯银可以分割和重新熔合,质地均匀,等等,这是人所共知的。) 矿物学性质: 金。确实值得注意的是,金属越贵重,就越单独出现,越和日常出现的物体相分离,更高级的性质和一般物体迥异。所以,通常我们发现的金是纯的,结晶为不同形式的立方体或者具有不规则的块状和颗粒,砂状和粉末等多样的形式,金以这样一些形式散布在很多岩石,例如花岗岩中,由于这些岩石的碎裂,可以在河沙[I—29]和冲积的河床的卵石里找到。因为在这种状况下,金的密度达19.4,如果用水淘洗含金的沙子,甚至可以得到很细小的金颗粒。比重较大的金属首先从这种沙子里沉淀下来,因而正像人们所说的,被淘洗出来。最常见的是银同金合在一起,是含0.16—38.7%银的两种金属的天然合金;结果,颜色和密度自然有所不同。 银。银矿种类相当多,是一种比较常见的金属,既有纯银,也有和其他金属混合在一起的,或者同砷和硫化合。(氯化银、溴化银、银的碳酸氧化物、铋银矿、硫银铁矿、硫锑铜银矿等等。) 主要的化学性质:一切贵金属——在空气中不氧化;金(和白金)——不溶解于酸,而金只溶解于氯。在空气中不氧化使它们保持纯洁,不生锈;它们呈现出本来的样子。不受氧的侵蚀——不朽性(古代的金银迷如此称颂)。 物理性质:比重大,也就是说,很小的体积就有很大的重量;这对流通工具来说特别重要。金:19.5;银;10。光泽。金明亮,银洁白,华美,延展性;因此,它们很适合于装饰品和美化其他物品。银洁白(它反射出一切光线的自然的混合);金橙黄(它吸收投射在金上的混合光中的一切有色光线,而只反射红色)。很难熔化。 地质性质:常见于纯粹状态(特别是金),和其他物体分离;单独的,个体化的。个体的,对其他元素的东西来说是独立出现的。 关于其他两种贵金属:(1)白金:无光泽,暗淡(金属的烟尘);十分罕见;古代不认识它;只是在美洲发现以后才被认识;19世纪在乌拉尔也发现过;只受氯腐蚀;总是纯粹状态;比重=21.极高的温度下也不熔化;科学价值很高。(2)水银:呈流体;可蒸发;气体有毒;可成为流体混合物(汞合金)。(密度=13.5,沸点=360℃。)因此,白金,尤其是水银都不适合于充当货币。 一切贵金属的一个共同的地质性质是稀有性。稀有性(撇开供求不谈)只有在下述意义上才构成价值的要素:那种本身并不稀有、是稀有性的否定、是天然元素的东西,没有任何价值,因为它不表现为生产的结果。在最初的价值规定中,那种多半同有意识的预计的生产无关的东西,只要存在着需求,倒最有价值。鹅卵石相对地说没有价值,因为它无须生产(即使生产也不过是寻找)就已经存在。一种东西要成为交换对象,具有交换价值,就必须是每个人不通过交换的中介就不能得到的,必须不是以这种天然元素的形式即作为共同财富的形式而出现的。稀有性就这一点来说是交换价值的要素。因此,贵金属的这种性质即使抛开供求的具体关系也是重要的。 如果一般来考察作为生产工具的金属的优越性,那么金所处的地位是有利的,它实质上是作为金属首先被发现的金属。而这是由于以下的双重原因:第一,它在自然界里是一切金属中最具有金属特色的,最容易区别和识别的金属;第二,在准备它的过程中,自然界代替了人工,它的最初发现,既不需要科学,也不需要发达的生产工具,只需要粗笨的劳动。 “毫无疑问,金应当是人们最先知道的金属,在人类进步的最初的记录上,它被认为是人类状况的尺度。”(《为指导即将赴澳洲的移民所作的关于金的讲演》1852年伦敦版第172页)]
(因为金作为一种剩余是财富最初出现的形式。价值的第一个形式是使用价值,是反映个人对自然的关系的日常用品;价值的第二个形式是与使用价值并存的交换价值,是个人支配他人的使用价值的权力,是个人的社会关系:最初它本身又是节日使用的、超出直接需要之外而使用的价值。)[I—30]金很早就被人发现: “金和其他金属(除极少数例外)迥然不同的地方是,它在自然界呈金属状态。铁和铜、锡,铅以及银,通常见到的是同氧、硫、砷或碳的化合物;这些金属处于非化合状态,或者像以前所说的那样处于纯粹状态,这是罕见的例外的情况,这可以说是矿物学上的奇迹,而不是一般的现象。金却常见于天然状态或金属状态…… 因此,像金这样一种由于它的黄色光泽而显得珍奇的金属体,一定会引起没有文化的人的注意,相反,同样摆在他的路上的其他东西则没有任何突出的地方会引起他的刚刚觉醒的观察力。另外,金由于含在最容易受大气影响的岩石中,在山地崩落的碎石中可以找到。由于大气、温度的变化、水的作用,这些破坏影响,特别是由于冰的作用,岩石的碎片继续变碎。它们被洪水冲到山谷,由于流水的不断作用而变成卵石。在这些卵石中间可以发现金的微粒。夏天天热,河水干涸,那些曾经是河道和冬季水路的河床,由此成为迁徙者行经的道路,我们可以推测,这里最早发现金。”[(同上,第171—172页)]
可见,有三种生产金的形式:(1)在河沙里。简单地在表面寻找。淘洗。(2)在冲积的河床里。采掘。(3)矿山开采。所以,金的生产不需要生产力的发展。大自然已经做了其中的大部分工作。“金最常见的是纯金,或者说,至少是接近纯金,因此无论在河流里或者在石英矿脉里,都可以立刻认出它的金属性质。”[(同上,第8页)] “石英和大多数其他沉重坚实的岩石的比重大约是2 1/2 ,而金的比重则是18或19。可见,金比它通常与之结合在—起的其他岩石约重6倍。因此,流水足以把沙粒或小块石英或任何其他岩石带走,却不能把分散在它们当中的金沙冲走。可见,从前流水对含金的岩石所起的作用,正像现在矿工所做的那样:把它粉碎,淘去较轻的微粒,把金留下来。”[(同上,第10页)] “河流的确是巨大的天然淘金器,它立刻把一切较轻的和较小的微粒淘去,而较重的物质或者是碰着自然的障碍物而被拦住,或者是当流水减弱了力量或速度的时候停留下来。”(同上,第12和13页) “根据传说和古代的历史,大概在河流的沙子和砂砾里发现金是认识金属的第一步。在欧洲、非洲和亚洲的几乎所有的,也许是所有的国家里,很早以前就开始用简单的装置从含金的沉积物里淘出不同数量的金…… 有时,含金河流的大丰产会造成一时轰动一个地区的淘金热,但是后来这种淘金热又沉寂下来…… 760年,很多穷人去布拉格南边的河沙里淘金,三个人一天可以获得重1马克( 1/2 磅)的金;结果涌向‘金矿’的人如此之多,致使这个国家在下一年遭受了饥荒。我们知道,在往后的几个世纪里,类似的事件多次出现,虽然在这里也和在其他地方一样,随着地表财富的开发失去了吸引力,人们转向了正规的系统的采矿。”[(同上,第93—95页)] “含金的两种矿床:一种是和地平线略成垂直方向而断开坚硬岩石的矿脉;另一种是砂砾矿床或‘冲积矿床’,在那里,同砂砾、沙子或泥土混合在一起的金由于水对岩石(直到很深很深的地方都有矿脉穿过这些岩石)表面的机械作用而沉积下来。前一种矿床需要比较特殊的采矿技术,后一种矿床则只需要简单的采掘操作…… 金矿业,说实在的,也和其他的矿业一样,是需要[I—31]使用资本和需要运用多年经验才能获得的技能的行业。任何另外一种被文明人所掌握的技术要得到充分的发展,都不需要应用这样多的知识和相应的技能。这些知识虽然对矿工是十分重要的,但对于淘金工或手工采金工人就简直没有必要,他主要依靠他的胳膊的力气和健壮的体魄…… 他所使用的工具必定是简单的,以便于从一个地方搬到另一个地方,损坏了也易于修复,并且不需要细致的操作,因为那将使他为得到一点点金而花费很多时间。”[(同上,第95—97页)] “金的砂砾矿床(最好的例子现在是西伯利亚、加利福尼亚和澳大利亚的金矿)和每年被河流冲来的细沙(其中有时包含着值得开采的金量)这两者之间是有区别的。自然,后者的确在表面就可以看到,而前者则蕴藏在1至70英尺厚的、由土壤、泥煤、沙子和砾石等组成的地层中。采金方法在这两种场合原则上应该是相同的。”[(同上,第97页)] “对淘金工来说,大自然已把矿脉的最高处的、最好的和最富的部分挖了下来,并把原料加以粉碎和淘洗,河流已经替他干了最繁重的那部分劳动;而开采较贫瘠的,但更持久、更深厚的矿脉的矿工,则必须采用一切高超的技术。”[(同上,第98页)] “金由于各种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而被公正地认为是最贵重的金属。它在空气中不起变化和不生锈###〈$$$这种不朽性正好抵制住大气中的氧气###〉$$$。它在凝聚状态下具有明亮的橙黄色,密度很大。具有很大的延展性…… 需要高温才能熔化……比重。”[(同上,第72—73页)] (金、银等等的词源(见格林82);在这里,使人自然地想起很快就转移到一些词上的关于光泽、颜色的纯粹一般概念。银——白,金一黄…… 青铜和金,青铜和铁可以相互交换它们的名称。从前,在德意志人那里,青铜的使用比铁早。拉丁文aes[铜]和aurum[金]直接是同一个词源的。) 铜(青铜:锡和铜)和金的使用早于银和铁的使用。 “使用金比使用银早得多,因为金以纯粹形式存在,只有少数和银混合;用简单淘洗的办法就可以得到。银一般存在于包含在原始岩层的最坚硬的岩石中的矿脉里:开采银需要机器和复杂的劳动。在南美洲,矿脉中的金没有被开采,而只是采集散布在冲积层里的粉状或颗粒状的金。在希罗多德时代,情况也是这样。希腊,亚洲、北欧和新大陆的古物表明,把金用作器具和装饰品在半野蛮状况下就有了可能,而把银用于同样用途,本身就证明了社会状况已经相当发达。”(参看杜罗·德拉马尔[《罗马人的政治经济学》1840年巴黎版第1卷第48—49页],[L.XIV,]1)83
铜在战争时期和和平时期都是主要工具(同上[,第56页],[L.XIV,]2)(在意大利用作货币,同上[,第57页])。(b)各种金属之间价值比例的变动如果我们总的考察金属作为货币体来使用的情况,考察金属彼此的相对用途,考察它们出现的迟早,那就必须同时考察它们的相对价值的变动(勒特龙纳、伯充、杰科布84)。(至于这个问题同流通中的金属一般数量,以及同这种数量对价格的关系有什么联系,以后将作为货币同价格的关系这一章的历史附录来进行研究。) “金、银和铜之间的价值比例在不同时代的不断变动,首先必然取决于这三种金属的矿床的性质和它们的纯度。其次,政治变动对这方面也有影响,如波斯人和马其顿人入侵亚洲和入侵非洲的一部分,后来罗马人征服了三个大陆的一部分(罗马帝国等等)。”[(杜罗·德拉马尔《罗马人的政治经济学》1840年巴黎版第1卷第63—64页)]
因此,要取决于所发现的金属的相对纯度和它们的矿床的相对状况。不同的金属之间的价值比例不考虑价格就能确定,即通过它们相互交换时的简单的量的比例来确定。一般来说,我们只是在比较少数[I—32]具有同名尺度的商品时才能采用这种方法;例如,若干夸特的黑麦、大麦、燕麦换取若干夸特的小麦。在物物交换的情况下就采用这种方法,一般来说,那时很少进行交换,进入交易的还只是少数商品,因此还不需要货币。 “据斯特拉本说,在与萨巴人邻近的阿拉伯人那里,天然金如此丰富,以致10磅金换1磅铁,2磅金换1磅银。”[(同上,第52页)]
巴克特里亚地区(巴克特拉等地,总之,土耳其斯坦)以及位于帕鲁帕来苏斯山脉(兴都库什山脉)和喜马山脉(慕士塔格山脉)之间的亚洲部分,即多金的沙漠(戈壁沙漠),金的藏量丰富。因此,按照杜罗·德拉马尔的说法,大约 “从公元前15世纪到6世纪,金银的价值比例是1∶6或1∶8,这样的比例在中国和日本一直存在到19世纪初;希罗多德断定,在大流士·希斯塔斯普时代的波斯·这种比例为1∶13。”[(同上,第54页)]
铜。密度=8.9。美丽的朝霞色;有相当的硬度;需要很高的温度才能熔化。纯铜并不少见,铜常和氧或硫化合。“根据公元前1300年和600年之间写成的摩奴法典85的记载,金银的价值比例是1∶2 1/2 。银矿事实上几乎只分布在原始的岩层里,特别是在原生岩和某些次生的矿脉里…… 银矿通常不是在冲积的沙里,而是在最结实和最坚硬的岩石里,例如石英等等…… 在那些寒冷的——或者是由于它们的纬度高,或者是由于它们的绝对地势高——地区,银比金较为常见,而金一般来说在炎热的国家较多。和金相反,纯银极为少见等等(通常和砷或硫化合)〈盐酸盐,硝酸盐〉。至于这两种金属的蕴藏量〈在澳大利亚和加利福尼亚发现金矿以前〉,1811年洪堡估计美洲金和银的比例是1∶46,欧洲(包括俄国亚洲部分)是1∶40。根据法国科学院矿物学家们估计,现在〈1840年〉这种比例是1∶52;但是,1磅金仅值15磅银,因此,价值比例=1∶15。”[(同上,第54—56页)] “铜矿脉包含在最原始的岩层里。但是,同其他矿物相比,它也遁经常地在地表或在不太深的地方凝成纯金属块,有时还有相当的重量。在战争中和在和平时期,铜的使用都比铁早。[(同上,第56页)]
(在历史的发展中,作为货币材料的金和银的关系,正像作为劳动工具的铜和铁的关系一样。) “在罗马人统治的意大利,从罗马共和国第100—500年,铜大量进入流通…… 只要知道一个民族用什么金属——金、铜、银或铁——制造自己的武器、工具或装饰品,就可以事先确定该民族的文明程度……”“赫西俄德在他的关于农业的诗里写道:‘用铜干所有的活,因为尚无黑铁’86。”“卢克莱修:铜的使用比铁早。”87[(同上,第57页)]
在伊特鲁里亚人那里,铜也比金更早用作货币。杰科布提到努比亚和西伯利亚古代的铜矿(见杜罗[·德拉马尔《罗马人的政治经济学》]第1卷第58页)。 “希罗多德说,马萨格泰人只有青铜而无铁。根据牛津大理石古迹的记载,在公元前1431年以前还不知道铁。在荷马的著作里很少提到铁;相反铜(青铜)的使用非常普遍,希腊和罗马社会甚至长期利用这种铜、锌和锡的合金来制造斧子和剃刀。”[(同上,第58页)] “意大利的天然铜非常丰富;因此,在公元前247年以前,铜币即使不是统一的货币,至少也是意大利中部的标准货币,即货币单位。意大利南部的希腊殖民地直接从希腊和亚洲或者通过推罗(提尔)和迦太基得到银,他们从公元前6—5世纪就开始用银制造货币。”[(同上,第64页)] “看来,在驱逐皇帝以前,罗马人就已经使用银币,但是普林尼说‘这是命令要爱护意大利〈即意大利的银矿〉的元老院的旧决议所禁止的’[(普林尼《博物志》第3卷第24章)]。元老们害怕一种方便的流通手段产生的后果——奢侈,奴隶数目增多,积累,地产集中。”[(杜罗·德拉马尔《罗马人的政治经济学》第1卷第65—66页)] 加尔涅以下的说法是错误的: “当然是从矿物界寻找和挑选预定用作积累的材料。”(见[热·加尔涅《货币史》1819年巴黎版第1卷第7页],[L.]III,22)
正相反,积累是在采用金属货币(无论作为真正的货币或者只是作为大家偏爱的、按重量计算的交换手段)以后开始的。关于这一点,讲到金时特别需要加以论述。赖特迈埃尔正确指出 “金、银和铜,尽管它们比较软,在古代民族那里首先被用来制造采伐工具和采掘工具,——比用铁早,也比它们被用作货币早”…… “当人们学会淬火,使铜的硬度提高到能够敌得过坚硬的岩石的时候”,工具得到了改进。“人们用炼得很硬的铜来制造加工石头的凿子和锤子…… 最后发现了铁。”(见[约·弗·赖特迈埃尔《古代民族采矿和冶金的历史》1785年格丁根版第14—16、32页],[L.]III,34)
杰科布说: “在家长制状态下,用来制造武器的金属,如(1)黄铜和(2)铁,同当时普通的食物和衣服相比,既稀少而又非常昂贵,虽然人们还不知道用贵金属来铸币,但当时金和银已经能够比谷物和牲畜更容易和更方便地同其他金属相交换。”(见[威·杰科布《贵金属生产和消费的历史研究》1831年伦敦版第1卷第142页],[L.]IV,3)
因此,从1∶10提高到1∶18。[I—33]“此外,为了从兴都库什山脉和喜马拉雅山脉之间的巨大的冲积层里开采纯粹的或者接近纯粹的金,只需要简单的淘洗就行了。那时亚洲的这些国家的人口稠密,因而人力很便宜。银由于开采方面的〈技术上的〉困难,比较昂贵…… 从亚历山大死后开始,亚洲和希腊出现了相反的现象。含金的沙子被取尽了;奴隶和人力的价格上涨;从欧几里得开始到阿基来德期间,力学和几何学有了很大的发展,使开发亚洲、色雷斯和西班牙的丰富的银矿能够有利可图;而由于银的蕴藏量是金的52倍,所以两种金属的价值比例必然改变,在公元前350年色诺芬时代1磅金换上10磅银,在公元422年值18磅银。”[(杜罗·德拉马尔《罗马人的政治经济学》第1卷第62—63页)] 公元5世纪末现金的量大大减少了,采矿停止了。在15世纪末以前的中世纪,相当大的一部分货币都是金铸币([现金的]减少特别涉及到过去最常流通的银)。15世纪的比例是1∶10;18世纪在大陆上是1∶14,在英国是1∶15。 在近代亚洲,银在贸易中大都当作商品;特别是在铜币(钱——铜、锌和铅的合金)作为地方铸币的中国;在中国,金(和银)被当作商品按照重量用于对外贸易的结算。88 在罗马,铜和银(铸币)的价值之间的比例波动剧烈。 “在塞尔维乌斯以前用来交换的是金属条块;未铸造的铜……货币单位是铜阿司=1磅铜……在塞尔维乌斯时代,银和铜的比例=279∶1; ……布匿战争89爆发以前=400∶1; ……在第一次布匿战争期间=140∶1; ……在第二次布匿战争期间=112∶1。”[(杜罗·德拉马尔《罗马人的政治经济学》第、卷第66—68、72,76、82页)]
因此,在古代世界,情况平均说来如下:“金最初在罗马很贵,而银来自迦太基(和西班牙);直到[罗马建城]第547年,金只是以条块形式使用。在商业上金和银的比例=13.71∶1,在铸币上=17.14∶1;在凯撒统治时期=12∶1(在国内战争爆发的时候),在凯撒掠夺了国库以后只=8.9∶1;在霍诺里乌斯和阿尔卡狄乌斯时期(397年)固定为14.4∶1;在霍诺里乌斯和小狄奥多希时期(422年)=18∶1。银和铜的比例=100∶1;金和银的比例=18∶1。”[(同上,第85—91和95—96页)] “罗马的第一批银币是罗马建城第485年铸造的,第一批金币是罗马建城第547年铸造的…… 在第二次布匿战争以后,阿司的重量缩减到1盎司,它成了辅币:色士杰尔色〈银〉成了货币单位,一切大宗的支付都用银来进行。(在日常交往中,铜(后来是铁)仍然是主要的金属。)在东罗马帝国和西罗马帝国皇帝的统治时期,起调节作用的货币单位是索里达〈aureus[奥留斯],因而是金〉。”[(同上,第65、86,81、84、96页)] 第一,相对来说银价高于金。除去金比银便宜以及甚至比铁便宜这种个别现象(在阿拉伯人那里)外,在亚洲从公元前15—6世纪,金和银的价值比例是6∶1或8∶1(后一比例在中国和日本一直保持到19世纪初)。在摩奴法典85中甚至是2 1/2 ∶1。这种较低的比例是由于使金成为最先被发现的金属的同样原因产生的。金当时主要产自亚洲和埃及。在意大利的发展过程中,这个时期是用铜作为货币的,而一般地说,当金是起主导作用的贵金属的时候,铜则是和平与战争的主要工具。早在色诺芬时代,金和银的价值比例=10∶1。 第二,从亚历山大死后,由于含金沙子取尽,由于技术和文明的进步,金与银相比价值提高了;于是开采银矿;银在地下的蕴藏量比金多这一事实从此发生了影响。特别是迦太基人开发西班牙银矿,必然使金和银的价值比例发生像15世纪末美洲银的发现所引起的那样一种革命。凯撒时代以前的比例=17∶1;以后=14∶1;最后,从公元422年开始=18∶1。(在凯撒时代,金价值下跌是由于偶然原因。)当银同金相比价值下降的时候,铁是战争与和平时期的主要生产工具。 如果说在第一个时期是从东方输入金,那么在第二个时期便是从较凉爽的西方输入银。 第三,在中世纪。又和色诺芬时期的比例一样,即10∶1。(有些地方=12∶1?) 第四,在发现美洲以后。又和霍诺里乌斯和阿尔卡狄乌斯时期(397年)的比例相近,即从14∶1到15∶1。虽然大约从1815年底到1844年金的生产提高了,金还是取得贴水(例如在法国)。 第五,金在加利福尼亚和澳大利亚的发现,大概又导致罗马皇帝时代的比例,即18∶1,甚至更高90。 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在现代,从东方到西方,银随着贵金属生产的进步而变得相对便宜,直到加利福尼亚和澳大利亚把这种状况扭转过来。在个别情况下会产生剧烈的波动;但是,如果考察主要的差别,那么这种情况的反复是很明显的。 [I—34]在古代,铜比现在贵二至三倍(加尔涅91)。 (c)现在应当考察金和银的供给来源以及它们同历史发展的联系。 (d)货币作为铸币。关于铸币的简短的历史材料。铸币成色的降低和提高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