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马克思主义文库 -> 列宁 -> 《列宁全集》 -> 第32卷

局外人的意见

(1917年10月8日〔21日〕)



  我写这篇东西是在10月8日,要在9日就送到彼得格勒同志们手中,恐怕希望不大。也许这篇东西写晚了,因为北方苏维埃代表大会已定于10月10日召开。尽管这样,我还是想提出我的“局外人的意见”,说不定彼得格勒及其“四周”的工人和士兵可能很快发起行动,但是还没有真正行动。
  全部政权应转归苏维埃,这是很清楚的。革命无产阶级的政权(或者说布尔什维克的政权,这在目前来说是一回事),一定会获得世界各国包括各交战国一切被剥削劳动者特别是俄国农民的最大的同情和全心全意的支持,这对任何一个布尔什维克来说,同样应该是无可争辩的。这些人所共知的早已证明的真理,无须多谈。
  现在必须谈谈未必所有同志都十分清楚的问题,即政权转归苏维埃目前在实践上就意味着武装起义。看起来,这似乎很明显,但并非所有的人都一直在深入思考这个问题。现在拒绝武装起义,就等于背弃布尔什维主义的主要口号(全部政权归苏维埃),就等于完全背弃革命无产阶级的国际主义。
  但是武装起义是受特殊规律支配的一种特殊的政治斗争形式,必须仔细考虑这些规律。卡尔·马克思把这个真理说得非常清楚,他说武装“起义也正如战争一样,是一种艺术”。
  马克思指出的这种艺术的主要规则如下:
  (1)任何时候都不要玩弄起义,在开始起义时就要切实懂得,必须干到底
  (2)必须在决定性的地点,在决定性的关头,集中强大的优势力量,否则,更有训练、更有组织的敌人就会把起义者消灭。
  (3)起义一旦开始,就必须以最大的决心行动起来并坚决采取进攻。“防御是武装起义的死路。”
  (4)必须出其不意地袭击敌人,不放过敌军还分散的时机。
  (5)每天(如果以一个城市来说,可以说每小时)都必须取得胜利,即令是不大的胜利,无论如何要保持“精神上的优势”。
  马克思并用“历史上最伟大的革命策略家丹东的‘勇敢,勇敢,再勇敢!’”[注: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8卷第102页。——编者注]这句话总结了一切革命中关于武装起义的教训。
  如果把这点应用于俄国,应用于1917年10月,那就是说:一定要既从外面,又从内部,既从工人区,又从芬兰、雷瓦尔、喀琅施塔得等各方面,同时地、尽可能出其不意地、迅速地对彼得格勒进攻,要使用全部舰队来进攻,要使集中的力量大大超过那拥有15000—20000(也许更多些)人的我国“资产阶级近卫军”(士官生)以及我国“旺代军队”(一部分哥萨克)等等。
  要把我们的三支主要力量——海军、工人和陆军部队配合起来,一定要占领并不惜任何代价守住:(1)电话局,(2)电报局,(3)火车站,(4)特别是桥梁。
  要挑选最坚决的分子(我们的“突击队员”、青年工人和优秀水兵)组成一些小分队去占领一切最重要的据点,并参加各处一切重要的军事行动,例如:
  包围彼得格勒,使之与外界隔绝,用海军、工人和陆军部队的联合进攻把它占领,——这是需要有艺术和三倍的勇敢才能完成的任务。
  要把最优秀的工人编成配备枪枝炸弹的队伍去进攻和包围敌人的“中枢机关”(士官生学校、电报局、电话局等等),口号是:宁可全体牺牲,决不放过一个敌人
  我们希望,一旦决定行动,每个领导者都能够很好地运用丹东和马克思的伟大遗训。
  俄国革命和全世界革命的成败,都取决于这两三天的斗争。


载于1920年11月7日《真理报》第250号
译自《列宁全集》俄文第5版第34卷第382—38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