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马克思主义文库 -> 列宁 -> 《列宁全集》 -> 第22卷 飞黄腾达之路 (1912年8月18日〔31日〕) 不久以前去世的百万富翁、《新时报》[48]的发行人阿·谢·苏沃林,他的一生,反映了和代表了整个俄国资产阶级社会历史中一个很有意思的时期。 他步入生活之初,是个贫民,自由主义者,甚至还是个民主主义者;到了晚年,却成了百万富翁,成了一个扬扬得意的恬不知耻的资产阶级的吹鼓手,每逢当权者的政策发生变化,他都要出来献上一番殷勤。这对许许多多“有学识”、“有知识”的所谓上流社会人士来说,难道不是颇为典型的吗?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人玩弄变节伎俩都能这样飞黄腾达,变为百万富翁,但至少有十分之九的人(如果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话)正是在玩弄这种变节伎俩,从激进派的学生开始,最后谋得某个公务部门或某种投机活动中的“肥缺”的。 贫苦学生,由于交不起学费,没有进大学;县城中学的教员,兼做贵族代表的秘书,有时也在知名的富有的农奴主家里授几堂课;刚刚起步的、自由派的甚至是民主派的新闻工作者,倾向于别林斯基和车尔尼雪夫斯基,仇恨反动派,——苏沃林在上世纪50—60年代就是以这样的身分开始他的生涯的。 同情英国资产阶级和英国宪制的自由派地主卡特柯夫,在俄国第一次民主高潮时期(19世纪60年代初),转向了民族主义和沙文主义,参加了猖狂的黑帮活动。 自由派新闻工作者苏沃林,在俄国第二次民主高潮时期(19世纪70年代末),转向了民族主义和沙文主义,堕落到向当权者卑躬屈膝的地步。靠了俄土战争,这个追求飞黄腾达的人“大显身手”,找到了一条卖身投靠的捷径——他的《有何吩咐报》[49]因此获得了大量的犒赏。 《有何吩咐报》这个雅号,苏沃林的《新时报》保持了几十年。这份报纸在俄国成了卖身求荣的报纸的典型。“新时报主义”成了背叛、变节和吹牛拍马的同义语。苏沃林的《新时报》是做“零沽零饮,均所欢迎”[50]的兴隆买卖的典型。在这里,他们什么买卖都做,从政治见解一直到色情广告。 而目前,在俄国第三次民主高潮过去以后(20世纪初期),又有多少自由主义者沿着“路标派的”道路,转向民族主义和沙文主义,向民主派大泼污水,向反动派阿谀奉承! 卡特柯夫—苏沃林—“路标派”,这就是俄国自由派资产阶级从民主派转向维护反动派,转向沙文主义和反犹太主义的几个历史阶段。 觉悟的工人会愈来愈坚定自己的信念,他们懂得:资产阶级的这种转变是不可避免的,——正象劳动群众转而拥护工人民主派的思想一样。
注释: [48]《新时报》(《НовоеВремя》)是俄国的一家报纸(日报),1868—1917年在彼得堡出版。出版人多次更换,政治方向也随之改变。1872—1873年一度采取进步自由主义的方针。1876—1912年由反动出版家阿·谢·苏沃林掌握,成为俄国最没有原则的报纸。1905年起是黑帮报纸。1917年二月革命后,完全支持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反革命政策,攻击布尔什维克。1917年10月26日(11月8日)被查封。——[45]。 [49]《有何吩咐报》是对《新时报》的一种蔑称。“有何吩咐?”原来是沙皇俄国社会中仆人对主人讲话时的用语。俄国作家米·叶·萨尔蒂科夫-谢德林在他的特写《莫尔恰林老爷们》中首次把对专制政府奴颜婢膝的自由派报刊称为《有何吩咐报》。——[46]。 [50]“零沽零饮,均所欢迎”一词出自革命前俄国小酒店的招贴用语,意思是“在本店就饮或外沽均所欢迎”。俄国作家米·叶·萨尔蒂科夫-谢德林在《蒙列波避难所》里曾用它来描写俄国新兴资产者,说“他对科学毫无兴趣,对艺术珍品漠然置之,在他的旗帜上赫然写着的只有这么一句话:‘零饮零沽,均所欢迎!’”。——[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