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马克思主义文库 -> 卡尔·科尔施 关于今日马克思主义的十个论点 说明:本文是卡尔·科尔施在1950年写成的,第一次以法译文(译者为马克西米里安·吕贝尔和路易·埃夫拉尔)的形式发表于巴黎的《论据》杂志第16期(1959年)〔Dix thèses sur le marxisme aujourd'hui, trad. Maximilien Rubel et Louis Évrard, in Arguments, n°16, 1959〕。
来源:《马列主义研究资料》,中共中央编译局《马列主义研究资料》编辑部编,1983年第3辑(总第27辑),第256—257页。 译者:苏更生(笔名“庚生”) 译,根据美国《目的》杂志第26期(1975—1976年冬季号)所刊英译文译出〔Karl Korsch, “Ten Theses on Marxism Today”, trans. Andrew Giles-Peters, in Telos, No. 26, Winter 1976-76, pp. 40-41〕。 一、问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学说今天在何种程度上在理论上有效和在实践上可行,再也没有意义了。 二、要把马克思主义学说作为整体,而且像原来那样作为工人阶级社会革命的理论重新建立起来,一切这样的企图今天都是反动的空想。 三、虽然马克思学说基本上是含糊的,然而它有些重要方面,以其不同的职能用于不同的场合,至今还是有效的。其次,过去马克思主义工人运动实践所产生的推动力现已被纳入各国人民和各阶级的实际斗争。 四、重建革命理论和实践的第一步,在于同马克思主义对革命主动性、对理论上和实践中的领导地位的垄断要求决裂。 五、马克思今天只是工人阶级社会主义运动的许多先驱者、奠基者和后继者当中的一个。从托马斯·莫尔至今的所谓“空想社会主义者”同样重要。像布朗基那样的马克思的伟大对手以及像蒲鲁东和巴枯宁那样的头号敌人也同样重要。最后,像德国修正主义、法国工团主义和俄国布尔什维主义这样较近的发展也同样重要。 六、下述各点对马克思主义特别带关键性: 1.实际上受制于德国以及它后来在其中获得政治意义的所有其他中欧和东欧国家的不发达的经济和政治条件; 2.无条件地坚持资产阶级革命的政治形式; 3.无条件地把英国先进的经济条件作为所有国家未来发展的模式和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客观前提。——还要加上 4.它为冲破这些条件而反复拼命进行的、相互矛盾的努力所产生的后果。 七、从这些条件产生出的结果是: 1.过分强调国家是社会革命的决定性工具; 2.把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与工人阶级的社会革命神秘地等同起来; 3.后来马克思革命理论的这第一种形式通过人为地嫁接上一种分两阶段的共产主义革命的理论而得到含糊不清的进一步发展;这种一方面针对布朗基、另一方面针对巴枯宁的理论,把工人阶级的真正解放从当前的运动中勾销,而把它推向不定期的未来。 八、正是在这个时刻插进来了列宁的或布尔什维克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就是以这种新的形式传到了俄国和亚洲。马克思主义从而发生了变化;它从一种革命理论变成了一种意识形态。这种意识形态能够而且已经被用来为许多不同的目标服务。 九、人们正是从这种观点来批判地理解1917年和1928年的两次俄国革命的,而且人们必须从这种观点来决定马克思主义今天在亚洲和世界范围所实现的职能。 十、工人对他们自己生活的生产的控制,将不是来自他们占有那些被生产资料垄断所有者的自我毁灭和所谓自由的竞争在国际市场和世界市场上所摒弃的位置。这种控制只能来自今天被排除在外的所有阶级有计划地参与今天已在到处倾向于按垄断和计划方式管理的生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