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马克思主义文库 -> 〔德〕卡尔·考茨基 -> 马克思的经济学说(1887)

第六章 小业主的剩余价值和资本家的剩余价值



  如果知道了劳动力的价值、维持工人生活所必要的劳动时间和剩余价值率,那也就可以求得每个工人提供的剩余价值量。如果劳动力的价值等于3马克,剩余价值率等于100%,那末,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量便等于3马克。资本家在一定的条件下能够得到多少剩余价值总量呢?假定资本家雇用300个工人,其他条件如上所述。每天投入生产的可变资本等于900马克,剩余价值率等于100%。在这种场合下,毎天剩余价值量也将等于900马克。

  “剩余价值量,等于所垫支可变资本的数额,乘剩余价值率……”[1]

  如果其中某一因素减少了,那末,在相应地增加另一因素的情况下,剩余价值量可以保持原来的水平。相反地,如果增加某一因素,相应地减少另一因素,那末,剩余价值量也会保持不变。

  现在举个例子说明一下。比方说,资本家雇用了300个工人。必要劳动时间等于6小时,劳动力的价值——3马克,劳动时间——每天12小时。在这种情况下,每天生产出来的剩余价值量将等于900马克。假定说,由于工人百顺百依,资本家有可能把劳动时间延长到15小时。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乘余价值率将等于150%:

  9小时的剩余劳动 / 6小时的必要劳动

  为了生产象过去一样多的剩余价值量,也就是说900马克,资本家现在必须垫支的可变资本,不再是过去的900马克,而总共只是600马克;现在不必需要300个工人,200个工人就够了。

  但是,如果工人对资本家毫不妥协,由于一次特别成功的罢工,他们把劳动时间从12小时缩短到9小时,那末,剩余价值率将只等于50%:

  3小时的剩余劳动/6小时的必要劳动。

  为了生产象过去一样多的使用价值量,资本家现在必需雇用600个工人,垫支1,800马克的可变资本了。

  不必说,第一种场合是资本家最乐意发生的。

  资本家努力设法尽可能更多地增加剩余价值量。但是,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增加剩余价值率的办法,比扩大可变资本的办法,比増加雇佣工人的办法,对资本家更为有利。

  可是,剩余价值率并不能随便规定。在一定的条件下,它是一个大致固定的数值。既然剩余价值率是一个固定的数值,所以,生产一定的剩余价值量,就需要有一定数额的可变资本来创造剩余价值,正象需要有一定数额的不变资本来吸取剩余价值一样。

  这种情况具有很大的历史意义。

  在资本主义以前的时期,就有了雇佣工人,他们也生产剩余价值。但中世纪时期行会师傅雇用的工人,是为数不多的。因此,给他带来的剩余价值量也是不大的。一般说来,剩余价值量不足以保证行会师傅有充分的收入,所以他必须亲自参加工作;“小师傅”既不是雇佣工人,也不是资本家,而是介乎两者之间的人物。

  使用雇佣劳动的人如果要变为真正的资本家,就必须雇用相当多的工人,他们生产的剩余价值量不仅要能保证他过着与他身分相适合的富裕生活,而且还要能不断地增加他的财富。我们在下面会知道,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条件下,这对他是必要的。

  并不是任何数量的货币,都能够使货币的所有者成为资本家。如果货币所有者想成为产业资本家,那末,他拥有的货币应该足以购买一定数量的劳动力和生产资料,这样也就超越了手工业企业的范围了。货币所有者在开始生产的时候,还应该摆脱任何障碍,也就是说,他可以任意地把工人人数增加到必要的数额。中世纪的行会制度,严格地限制业主有权支配的工人人数,妨碍他变为资本家。

  “并不是过去的行会师傅,而是商人,成了近代工厂的首脑”[2]

  行会师傅占有剩余价值,但他还不是真正的资本家。

  行会学徒生产剩余价值,但他还不是真正的无产者——雇佣工人。

  行会师傅本身仍然参加工作,但资本家仅仅指挥和监督别人工作。

  行会学徒支配生产资料,而生产资料反过来也为学徒服务,减轻他的劳动。学徒是行会师傅的助手和同事。他打算而且一般地也有可能使自己在将来成为行会师傅。

  恰恰相反,资本主义制度下的雇佣工人,是参加生产过程的唯一的劳动者。他是剩余价值的泉源,而资本家则榨取剩余价值。生产资料的任务,现在首先是吸取工人的劳动力;现在是生产资料使用工人,而工人实际上始络没有可能成为资本家。劳动工具的作用,已经不是减轻工人劳动,而是使工人套上锁链,强制他从事劳动。

  现在来看看资本主义工厂,那里有几千个纺锤,几千公担棉花。资本家购买这些东西,是为了使它们增殖,也就是说,使它们吸取剩余价值。但它们只有与劳动结合,才能增加价值,所以需要劳动、劳动、不断的劳动。现在安装纺纱机,不是为了使工人能够减轻自己的劳动,而是工人被雇用来使纺纱机器给资本家带来收入。纺锤转动,需要劳动力。工人饿了,但纺锤照旧旋转,所以工人必须匆匆咽下饭,同时仍要照顾纺锤。工人的体力用尽了,他需要睡眠,但纺锤却兴致勃勃地旋转,继续需要劳动。既然纺锺要旋转,工人也就陪着它不睡觉。

  这样,死工具便征服了活工人。



注释

[1] 译文参看:“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3年版,第357页。

[2] 译文参看:“哲学的贫困”,人民出版社1955年版,第195页。




上一篇 回目录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