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马克思主义文库 -> 卢卡奇 简历 说明:这份简历是卢卡奇在1917年为谋取海德堡大学的哲学讲席而写的,最初发表在慕尼黑《作品与评论》杂志1973年10月第39—40期《卢卡奇专辑》上〔Text + Kritik. Zeitschrift für Literatur: Georg Lukács, Heft 39/40, Oktober 1973, Seite 5-7〕。
来源:《卢卡奇自传》,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86年,第206—209页;《卢卡奇自传》(桂冠社会学丛书),台北:桂冠图书股份有限公司,1990年,第207—209页。 译者:莫立知 译,杜章智 校。根据弗朗克•本斯勒尔编《革命思想:卢卡奇•捷尔吉——生平和著作介绍》,达姆施塔特和新维德:卢赫特汉特出版社,1984年版,第72—74页〔Frank Benseler Hrsg., Revolutionäres Denken: Georg Lukács, eine Einführung in Leben und Werk, Darmstadt und Neuwied: Luchterhand, 1984, Seite 72-74〕译出。 我于1885年4月13日出生在布达佩斯匈牙利皇家枢密官、匈牙利通用信贷银行经理尤若夫•卢卡奇家里。我是匈牙利公民,信仰新教。我在布达佩斯新教的文科中学完成了中学学业,于1902年6月高中毕业。然后我在布达佩斯大学学习法律和国民经济学,于1906年10月在科罗茨瓦获得法学博士学位。然而就在这一学习期间,文学和艺术史以及哲学已成为我的兴趣中心,所以在商业部的短暂活动以后,我就完全从事这些学科的学习,并且上柏林大学和布达佩斯大学。我在布达佩斯大学期间,由于那里的教授没有一个对我有重大影响,听狄尔泰和西美尔教授的课给我的激励和帮助就更具有决定性意义了。狄尔泰的影响主要在于激起我对文化史联系的兴趣,西美尔的影响则在于表明了研究社会学方法和文化具体化的可能性。此外,马克斯•韦伯的方法论著作对我起了澄清问题和开拓思路的作用。最后,我于1909年11月在布达佩斯大学获得哲学博士学位。 我的文学活动早已开始,收入我的《心灵与形式》中的一些文章是很早的时候写出的,我用匈牙利文写的《现代戏剧发展史》的初稿也是如此,我曾因这部文稿于1908年2月获得布达佩斯基斯法卢狄社的奖赏。这部文稿经过彻底改写后,于1912年在基斯法卢狄社的版本中分两卷出版。用德文出版它——收入阿尔弗雷德•韦伯的《文化社会学丛书》——的谈判由于战争爆发而中断。只有第二章(它和第一章一起构成我在布达佩斯答辩的博士论文)于1924年春天发表在《社会科学和社会政治文库》中。 通过博士考试以后,我的兴趣越来越集中在纯粹哲学问题上,然而我并没有因此失去我与个别文学艺术问题的总是很生动的联系。1909年秋天我去柏林,在那里一直待到1911年春天,当中去过一次意大利。我的哲学学习当时主要集中在德国古典哲学上,即集中在康德、费希特、谢林和黑格尔上。然而对适用思想更为清楚的理解使我很快就转向现代德国哲学,首先是文德尔班、李凯尔特和拉斯克的哲学;此外,胡塞尔的著作在方法论方面的倡议也对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我从柏林去佛罗伦萨,待了一年之后离开那里,以便迁往海德堡,并在那里长期居住。采取这个决定的最重要动机,是想与那些透过著作对我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的人建立个人关系。在这些年当中,我与埃米尔•拉斯克之间也有非常亲近的关系,我在《康德研究》中写了一篇长文纪念他。在海德堡的居留在头几年因去荷兰的旅行,后来又被服兵役所中断。1914年春,我在海德堡同赫尔松地方自治局书记安德烈•米海伊洛维奇•格拉本科的女儿叫叶莲娜•格拉本科结婚。 这个时期构思并且大部分完成了一部系统的艺术哲学以及各种关于伦理学和一般科学学说的著作,然而他们大部分还没有发表。 我已发表的著作目录1、《心灵与形式》。论文,柏林,1911年。(这卷书中收有早先在《逻各斯》1911年度第二卷第一期中发表的《悲剧的形而上学》一文。)2、《现代戏剧发展史》。布达佩斯基斯法卢狄社1912年。(德文:第二章《现代戏剧的社会学》发表在《社会科学和社会政治文库》中,1914年。) 3、《文学史的方法论》。1910年。(匈牙利文) 4、《社会科学和社会政治文献》中的几篇记述社会科学方法问题的原则性评论文章。 5、在几家不同刊物上发表的记述文学形式问题的一些小文章。 6、《小说理论》。《美学和一般艺术科学杂志》第九卷第3—4期,1916年。(这部著作是一部更大的著作的绪论部分。) 7、《美学中的主体客体关系》。《逻各斯》1917—1918年度第七卷第一期。(这部著作是我以前未发表的艺术哲学的一章。) 8、《埃米尔•拉斯克》。悼念文章。《康德研究》1918年度第二十二卷第四期。 为讲课提出的题目1、索伦•克尔凯郭尔的黑格尔批判。2、“适用”和“应当”概念之间的区分。 3、现象学和先验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