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马克思主义文库 -> 陈独秀

挽联·寿联·喜联

——答杨重熙

陈独秀

(1920年9月1日)


  〔说明〕本文刊载于《新青年》第8卷第1号,1920年9月1日出版,署名:独秀。


记者先生:
  我现在有一件事,要请诸位先生指教。先生们如肯费点时候答复我,那我就非常感谢。
  有一天,我的朋友为一个死去的同学开追悼会。会场中挂了许多挽联,我周围看了一回,都是说的些无味话,甚么“骑鲸”呵,“化鹤”,又是甚么“修文天上”呵,因为那死的朋友姓申,所以有一个人还用上秦庭哭师的典故。真是把甲的帽子给乙戴,不管配不配。
  又有一次,一个朋友的父母做七十岁的双寿,兼着他兄弟完婚,很是热闹。大厅里挂了些寿联和喜联,写的是“鹤龄算永鸠祝欢胪”,“德仰古稀福膺繁祉”呵,又是甚么“祥开麟定庆衍螽斯”呵,说上许多,也不问粘不粘得上。
  我想挽联,寿联,和喜联,原是想表情用的。若果堆着许多死典故和陈腐话,而且你用过去,我用过来,有甚么意味,又怎样能表情呢?简直说是虚套罢了,我对于这件事,想了许久,不能解决。所以把我的疑点写出来,请诸位先生指教。
  (一)挽联,寿联,和喜联,应不应该存在?
  (二)如果应该存在,要不要讲文言和对仗?
  (三)如果不应该存在,对于死者,寿者,和婚者用甚么表情呢?

杨重熙  一九一九年十二月六日


  对于死者果有感情,有挽诗可以表现;对于寿者和婚者有什么感情?如此挽联,寿联,喜联等一切虚伪的文字,当然不应该存在。

独秀




感谢 先知在1917 收集、录入及校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