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马克思主义文库 -> 波格丹诺夫

经济科学大纲

А·波格丹诺夫 著

1897年 初版
施存统 译


  译稿中下划波浪线的5处文字,因网络中未有同类格式设定,姑且以“斜体+下划线”代替。——中文马克思主义文库


  第一篇 自然自足社会
  第一章 原始氏族共产主义
  第二章 族长宗法社会
  第三章 封建社会

  第二篇 商业社会
  第四章 交换的发展
  第一节 交换社会的概念
  第二节交换的三个形态
  第三节 货币
  第四节 劳动价值及其在生产调节中的意义

  第五章 奴隶制度
  第一节 奴隶所有集团的起源
  第二节 集团相互间的生产纽带
  第三节 意识形态
  第四节 奴隶所有社会灭亡的原因及其过程
  第五节 农奴制度

  第六章 都市手工业制度
  第一节 技术的发展
  第二节 都市的发展
  第三节 都市及新政治制度的形成
  第四节 中世都市的发展力
  第五节 先资本主义时代意识形态的特征

  第七章 商业资本主义
  第一节 资本的一般概念
  第二节 生产的技术关系
  第三节 商业资本对于生产的支配力之扩大
  第四节 小企业的灭亡与阶级斗争的发展
  第五节 国家的任务
  第六节 商业资本主义时代的意识形态及其发展力

  第八章 工业资本主义
  第一节 原始的蓄积
  (一)利润
  (二)地租

  第二节 技术的发展与资本家的大规模生产
  第三节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
  第四节 资本家企业的发展及于后进生产形态的影响
  第五节 货币的流通
  第六节 各种资本家阶级间社会生产品的分配
  (三)工钱

  一、工钱的各种形态
  二、工钱的份量
  三、资本主义的预备军
  四、劳动团体
  五、劳动立法

  (四)租税
  第七节 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倾向
  第八节 市场及恐慌的概念

  第九章 金融资本主义时代
  第一节 信用
  第二节 股份公司
  第三节 资本家之私的独占
  第四节 为产业之组织中心的银行
  第五节 为金融资本主义之政策的帝国主义
  第六节 到资本家制度崩坏之路
  第七节 工业及金融资本主义时代的意识形态

  第三篇 社会化的有组织的社会

  第十章 社会主义社会
  第一节 社会与自然的关系
  第二节 社会的生产关系
  第三节 分配第四节 社会的意识形态
  第五节 发展的原动力

  附:列宁的书评
  书评——亚·波格丹诺夫《经济学简明教程》(1898年2月上半月)(《列宁全集》 第4卷)


译者序言


  这本书底翻译,从开始动笔直到今天修改完成,差不多有四个年头。它在我个人底生命中,是一个极其可纪念的东西。我很高兴,他又能以订正本与读者见面。
  在一九二五年“五卅”运动以后,我就开始翻译这一本书。最初根据的是赤松克磨译本,后来是林房雄底译本(林译是就赤松译本加以少数改正者)。当时促进我翻译的直接动机,是上海大学社会系功课上的需要。因为那一学期“社会进化史”一门功课没有人担任,事实逼到我底头上来,以我底时间与能力,要自编讲义都有所不能,所以就选取这本书为“社会进化史”底教本(因为我认定这是一部最好的“社会进化史”),有暇即从事翻译。不幸一九二六年一病半年,中途抛弃了原定的工作,直到八月病告痊愈,始能继续执笔。然而十月又因事赴留在中山大学工作,当时演讲开会,日无暇晷,只因出版者催稿甚紧,不得已于晚间偷一点时间把它译成,全部脱稿约在十二月初。于是一九二七年一月,才有出版的本书与读者相见。
  本书初版出世后自己感觉有许多不能满意(实在翻译时便有些不能满意,因为有译本在手头,除很少的部分,都没有工夫对照),本想马上修改,只苦于没有时间。直到前年十一月后,完全从革命的战场退为书斋的学徒,脱离了一切党派的实际关系,才有工夫开始修改。但此后又因为生活问题忙于别种译述,及在几种杂志上需要发表一点真实的意见,以致这种修改工作忽断忽续,久未能成。最近才因为大江书铺底好意,愿意替我出版这本书,而我自己也感觉有点早修改完成的必要,所以就加快修改,以底於成。
  当我这次修改的时候,一方面细细对照英日两种译本,同时对于文笔和意义,都力求最善(自然在我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经过这次修改后我自己相信:文笔比以前流畅而通俗,意义比以前明显而正确。凡以前拙译或误译的处所,已经一律加以改正。而且为使读者了解起见,一律在本文之上附加扼要的提纲。所以新版与旧版,面貌颇不相同。
  至于本书内容底有点,我想是不用我详细说的。它是一部世界的名著,而且可以说是一部空前的世界名著。在许许多多的经济学的书中,我们没有看见过这样好的书——具有这样体系的书。材料丰富,说理明晰,系统整齐,趣味浓厚,都是本书底优点。它可以当“经济原论”读,也可以当“社会进化史”读。读了这本书,我们才能真正了解社会底经济现象;读了这本书,我们才能真正了解社会底演进过程。这本书对于我们中国人(特别是中国青年),尤其有益,我们可以根据它来研究中国历史,也可以根据它来研究中国现状。
  著者波格达诺夫(A·Bogdanoff),是一个真挚的革命家,同时也是一个渊博的学者。他底著作很多,而且很富独创的意见。他生于一八七三年,死于去年(一九二八年)四月。
  本书底姊妹篇社会意识学大纲,也已经由陈望道先生与我共同译出,在为大江书铺出版;不久也可以与读者见面。读了本书的人再去读社会意识学大纲,一定格外有趣。再则,本书还有周佛海君底译本,在商务印书馆出版。

一九二九年元旦 施存统



原著者序


  本书底第一版,在一八九七年发行,第九版在一九〇六年发行。在这些年间,本书修改了好几次,所以最近版底内容,与第一版很不相同。第一本成于吐拉县(Tula Government)森林中所行的劳动者底研究会,后来,受了检察官底凶酷的抹削。在反动时代,不曾有一次对于新版的需要。到了革命之后,对于本书的需要便增加,一会儿就绝版了。然而要发行新版却很不容易。经过相当久的时间,在实际生活与科学上都发生了许多变化,以致本书有大大修改的必要。这个必要底真切,只要看下面一件事情便可以知道:在这时代,资本主义底新阶段——金融资本底支配——已经完成,资本主义已经到达最高的形态,而且惹起非常的危机,世界大战了。这十二三年间,经济经验底丰富恐怕要超过前世纪底全体。
  同志德莱茨基(S·M·Dvolaisky),答应担任本书修改工作底大部分,所以这修改工作,是我们两人协力所做的。新附上的,大部分是本书底后半部货币底流通,课税,金融资本,资本主义崩坏底根本条件等数节,差不多全部,成于同志德莱茨基之手。他还在本书底各部分,插入几个新的实例。关于前时代经济发展问题的材料,亦有依照近代的见解,大大重新整理的必要。散见本书中的经济学说史,已把它省略了。这个历史特别有关于别的科学(意识形态学——Ideology),所以为统一内容起见,把它省略了。这以在别一个著作中处理为宜。讨论基础概念的绪论,省略了许多吗,因为它很干燥无味。其必要的材料,则分述于那关于经济学底基础概念史的发展的几节中。本书之外还有两部同类型的书存在:一部是我一个人著的问答体裁的经济学入门,另一部是我与斯退诺夫(E·Strpanoff)共著的二卷大册书(它底第二卷由四部分构成——预定差不多与本书同时发行)。本书可以说是那两部书间底连锁,是一种系统的教科书,简单地叙述最重要的事实与基础的学说。
  本书及其他著作中,讨论意识形态的数节,绝不仅是本论底附录。意识形态是组织经济生活的一种手段,因之是经济进化底重要条件。本书只在这个范围内,触到关于意识形态的事。关于意识形态,在一本与本书题材相同的,特别的教科书社会意识学中,独立地论究它。
  在革命期间底动乱之中,比平时格外需要坚实的完全的经济知识。没有这种知识,便不能在社会的斗争与社会的建设中,树立起秩序统一。

一九一九年八月二十四日波格达诺夫



序论


第一节 经济学底定义


  凡是一种科学,都是对于人类所经验的一定范围内的现象之一种有系统的理解。所谓现象底理解,就是认识并确定现象地相互关系以为利益人类之用。人类在实行“劳动斗争”——人类为其存在和发展,不断对自然施行的斗争——过程中的经济活动时,亦有同样的企图。人在他底劳动经验中,知道了这种事实:比方说用相当的力气,将两片干木头相互摩擦,经过相当的时间,就会生出火来,而这火又有一种可惊的能力,能够变更食物的性质,减轻牙齿和胃底活动,同时更能以少量的食物去满足人们底欲望。这样,人类底实际要求,就促进了成立这些现象间底关系。理解了这些关系,人类便利用它来做他底劳动斗争中的武器。可是此种程度对于现象的理解,不消说,还不能说是一种科学。要成为科学,必须要对于劳动经验底一定部门的现象全体有系统的理解。在这意义上说,摩擦,发火……等现象间底关系之理解,只能看做那统一物理的化学过程之科学——现今的物理学,化学底萌芽。
  【科学就是对于现象的有系统的理解】

  经济科学或经济学底研究范围就是人与人间底“社会劳动关系”[注一]
  【经济学底对象是人与人间底劳动关系】

  在生产过程中,人类必然地要站在一定的相互关系上面。人类底历史中,决没有一个时期,各人完全孤立的生活,各别去获得生活资料。即在很远的太古时代,猎取凶猛的野兽,搬运重大的物件等事,亦需要“单纯协作”。随着经济活动底逐渐复杂,人们间又发生了“分工”,这个人做这部分,别个人做那部分,共同团体底工作,分配给团体员去分别担负,单纯协作和分工这两解释,将人们放在一定的相互关系上,而成立了最初的“原始的(基本的)生产关系”。不消说,单纯协作和分工,绝不能包括生产关系底全部,生产关系底范围,还要更复杂些,更广大些。
  【单纯协作分工为人类最初的生产关系】

  从人类低级发展阶段到高级发展阶段,我们遇到如此的事实:农奴缴纳其劳动生产物之一部分给领主;劳动者为资本家而劳动;工匠不是为自己个人消费而生产,大部分是为供给农民;反转来,农民又将他自己底劳动生产物之一部分,直接地或经过商人之手给与工匠。这些都是社会的劳动关系,组成广义的生产关系底全体系。所以生产关系是包含社会生产物底获得和分配的。
  【生产关系包含社会生产物底获得与分配】

  复杂广大的生产关系,在发达了的商业社会中,特别明了地显现出来。例如在资本主义之下,造出一种永久的社会关系于人们底中间,而那些人彼此却从没有会过面,有时竟一点也不知道有一种牢固的线索在结合着他们。柏林股票交易所底一经济人,可以领有南美洲一工厂底股票。单单因为领有这些股票,他便能每年从这企业中取得利润,换句话说,他每年取得南美洲劳动者所造出的生产物之一部分,或者取得他底生产物底价值之一部分。照这样子,柏林股票交易所底经纪人与南美洲底劳动者之间便成立了一种肉眼看不见的社会关系。社会科学,必定要研究这种关系。
  【社会科学应研究这种生产关系】

  “人类在其社会生活中,离开他们底意志,走入一定的生产关系。这些关系(即人类对于外部自然界之社会的技术关系或社会的劳动关系),常与那物质的生产力底发展程度相应对。”这就是说:人类在对于外部自然界的斗争过程中,彼此必然地要站在顺应那斗争手段的关系上。例如打猎,需要另一种协作方法,与那缺水地方所行的大灌溉事业的组织不同。又如近代的机器生产,将劳动者放在另一种相互关系中,与那建在手工劳动上的生产不同。马克思继续说道:“这些生产关系底总体,形成社会底经济构造,它是社会底真实基础,在这种基础上面建筑起法律的及政治的上层建筑,又使一定的社会意识底形态与它适应。生产方法,通常是决定社会的,政治的及精神的生活过程。”[注二]
  【生产方法决定社会的政治的及精神的生活过程】

  照这一种构成唯物史观之本质的思维法看来,经济关系完全是必然的产物。它是适应生产力底发展程度而不可避免地发生,并且形成社会底基础构造——它像一幅画布,在它上面描画着人类底社会劳动生活只种种复杂的图样。所以经济学,不妨叫它为研究社会底基础构造的科学。
  【经济学为研究社会底基础构造的科学】

  不管我们论及历史全体底情形或是社会意识底发展,亦不管我们讨论外交问题或宗教问题,都不能不触到社会底基础构造:我们必须借用经济学底结论,所以经济学可以说是社会科学全体系底基础。它在社会科学中所站的地位,与物理化学在研究一切有机的和无机的过程中的地位相同。植物学者,动物学者,天文学者,农业学者如果不懂的物理化学底结论,就如同解除了武装意义。同样,社会学者,历史学者,法律学者,如果没有经济学的智识,也必困于同一的境遇。
  【社会科学中的经济学等于自然科学中的物理化学】

  不仅如此,无论那一个人,要想参加社会斗争和社会事业而有所活动,如果不懂得经济学,也会遇到同一的困境。
  经济学也与一切科学一样,发生于人类对抗自然的劳动斗争之实际的要求。社会发展到某一阶段,就造出人类受其社会的劳动关系支配的状态,在那里就有市场,竞争,价格底动摇,以及其他许多经济现象,开始支配人类底劳动和幸福。人类无论怎样,必定要适应这些关系。换句话说,要做这些关系的奴隶。于是就必然地发生一种要理解这一些现象的努力,——要有一种理解,能预知这些现象并左右他们。经济学到了十六七世纪才开始发达为一种科学,就是因为那时商业制度已经发达,市场与货币底势力已支配着人们之故。
  【十六七世纪后经济学才成为科学】

  经济学底根本任务虽在研究人与人底社会的劳动关系,然而也不是不能涉及生产过程底其他方面。只要那“技术的”及“意识的”方面有影响于社会劳动关系底发达的,便不能不考虑到此等情形。
  【经济学应研究到技术的及意识的方面】

  我们已经指出:决定一般经济关系的是生产手段技术底发展。因之技术生活底事实,对于我们底研究有怎样的重要,是很明白的了。如果我们比考虑到这样的现象,如十八世纪末叶底技术革命——蒸汽机关和纺织机器底发明或蒸汽之应用于航海等,——我们便不能理解许多最重要的经济现象。
  【研究技术的必要】

  同样的事亦可以应用于“意识”上:意识底一切形态——言语、智识、惯习、法律、道德、政治构造等,——实际都是社会底组织用具。例如言语,在生产过程中,是劳动者指示自己在劳动中底地位和机能的一种用具。没有言语,劳动就会没有效果,如建造巴别塔(Tower of Babel)一样。法律当保证利润的时候,也同样地尽了组织者的责任。就是谐韵的音乐,例如歌唱“杭育”,当它调节人类底劳动时,也演着同样的任务。
  【研究意识的必要】

  如上所述,意识诸形态底自身,也发生于生产底技术条件和经济的关系中。可是一旦发生了,它就成了组织用具,反转来影响技术和经济。即意识形态帮助生产底发展,开拓生产底进路。一般地说,经济学与天主教会底教条并没有关系,但是当这教会去庇护那老朽的“封建的诸关系”,阻碍较进步的“资本家的诸关系”(从经济学底观点看起来)之进路时,经济学便不能不立即去考虑此种事实。
  社会关系不是永久不变的。它是与自然界全体一样,不断地在变化着。这些变化,表现为社会势力底进步或退步,即表现为社会对于自然界的胜利,或自然界对于社会的胜利。人类曾经有一个时期,彼此鼓励地生活于很小的紧密的共同团体(共社)中。在那个时代,生产关系是十分狭小而简单,分配关系是采取直接分配的形态。到了现今,人类社会就极其广大,经济关系亦非常复杂了。可是过去与现在之间,有一个接续的“发展连锁”。然而有时却发生了与此性质完全不同的事件在与自然界的斗争中,社会的势力衰微了,广大的社会纽带崩坏了,经济关系日益狭隘而简单了。在这场合,科学必须探求另一种“发展底连锁”,即不是“发展底连锁”,而是“衰微、退化底连锁”。科学底中心兴味,就是这发展和衰微的问题。为什么呢?因为科学是人类为自己底生存和发展而斗争时所用的一种武器。
  【科学底中心问题为现象底发展衰微

  我们下面研究底本质的特征和顺序,亦以这个问题为中心。

第二节 经济学底方法


  经济学与别种科学一样,采用两种研究方法:(1)归纳的方法,即由特殊进到一般的综合方法;(2)演绎的方法,即由一般进到特殊以得到结论的“应用综合”的方法。
  【两种研究方法:归纳法和演绎法】

  归纳法表现于综合的记述中。观察许多现象,发见那些现象间共同的东西,于是我们便行了第一段的综合;再发见其他的共同特征,我们便行了第二段的综合,如此进行不已。比方说,我们现在去考察许多铁匠铺,发见那些铁匠铺底共同特征。拿这些共同点,我们便可以造出铁匠铺这一一般概念。我们对于钉书铺,面包铺,裁缝铺等,也可以采用同一的方法去得到它底一般概念。把这些第一段的综合相互比较,采取他们间底共同点,我们便可以得到工匠作坊(或手工业店铺)这一般概念。这样,便行了第二段的综合,即达到“小生产者经济”这概念。我们如此指示出许多同样现象底一般特征,便得到综合的记述。
  【归纳法第一个形式——综合法

  生活底过程是复杂而有变化的,所以简单地记述,容易陷入混乱。在相互有密切关系的许多现象中,有事先出某种征候表现得很强,有时某种征候表现得很弱。因为有这一些,综合就非常困难,记述亦变成复杂了。在这种条件之下,便不能不采用别一种方法,那便是统计的归纳法
  【归纳法第二个形式——统计法

  统计法可以使我们知道:在一定群集的现象中,某种征候发现过次,达到什么程度。当我们综合地记述财产所有时,可以将社会分做“有财产者”和“无财产者”二群。而统计法便可以使我们底研究变成明了和确实。即我们靠着统计法,可以晓得我们遇到关于甲群或乙群的社会现象底次数及其程度。用了统计法,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比方说,一亿人中有八千万个人是有财产者,有二千万人没有财产;更进而知道:这些有财产者之中,大富豪。富者、贫者各还有若干人。这方法底机能,还不止此。由这种计算,还可以确知如此的事实。比方说,十年前,这个社会中有财产者底人数,每百人有八十五人:再十年前(即离现在二十年前),每百人有九十人。这样一来,我们又可以知道发展底倾向,即某种事实变化底方向。可是这个方向是从那里发生的呢?它要是进到什么地方去的呢?这事我们还没有明白。统计法不能告诉我们在这期间内,变成贫者的人数,为什么比同期间中由无财产者变成有财产者的人要多些。
  实际,统计法只是帮助我们更完全更正确地记述事实,并不是帮我们说明事实的。一切现象,特别是经济现象,是许多原因复合的结果。统计法不能从那些现象中分离出这些原因。它更不能决定:其中那些原因是较普通的,较基本的,那些原因是次要的,偶然的。最终,它不能告诉我们:实际上是那些原因彼此怎样结合起来的。就以上面的例子来说,数年间降落的有财产者人数,到了后来,也许会徐徐地或迅速地开始增加。例如农民革命底结果,几千人领有的大领地,分给几百万劳动者,使他们变成有财产者。便是这一种事。总之,统计法不能发见现象底根源。因此,又需采用抽象分析法
  【归纳法底第三个形式——抽象分析法

  这一方法底本质,在于由分析使事实单纯化。当我们研究事实时,须分离排除种种复杂的条件,才会发现现象底真实基础。分离这些条件——即抽象这些条件,有时实际这样去做,有时只在头脑中这样进行。实际的抽象,自然科学中是常用的。其方法大概如次将要研究的自然现象,用人工在研究室内复制起来然后将那些使该现象变成复杂的条件从该现象中分离出来。试举物体坠落为例。大多数物体垂直地落下,有的落下很快,有的落下很慢;也有迂迴曲折地落下,有些不但不落下反而上升。我们如果知道,这些现象是被风底方向所左右着(举一个例),便不难推定,空气底抵抗是使这里现象变成复杂的条件。于是当然要竭力除去这个条件。将坠落过程在人工造作的状态之下复制起来。即在抽去空气的管子内,使物体坠落。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看见:不论铅条、羽毛、纸片,凡举一切东西,都是垂直地以同一速度坠落下来。由这一种实验(分析),我们便发见了一定群集的现象之基础的不变的倾向,发见了该现象底根源。既可以说,一切物体,以同一的速度向地球中心方向落下。得到了这一个法则,我们便可以进一步去研究空气抵抗(最复杂的倾向)底影响。其次,再可以去研究风底影响,偶然的外力等。这样,现象就被我们逐渐完全地而且正确地“说明”了。
  此种实际的抽象,并非随时可以实行,亦非一切现象中都能适用。例如,不能适用于天文学,亦不能适用于经济学。在这种场合,我们必须在头脑中去抽象我们所要观察的天文学,已不能适用于经济学。在这种场合,我们必须在头脑中去抽象我们所要观察的事实之复杂的条件。我们要说明这方法底本质,其最善的方法,就是要举一个实在的例子。例如统计证实了如次的事实:在资本主义国中,经过一长期间,大资本会增大;中资本,特别是小资本会减少;在这期间内,没有资本的无产者数目会增加。可是这个过程底速度,却因国而不同。某一国家,很快地进行;别一国家,很慢地进行;第三国家,发现反对的倾向;第四国家,小资本底数量,一时反超大资本。统计告诉我们,上面举出的现象,存在于一切资本主义国中。然而纯粹的资本主义,却任何地方都没有存在过;它是常常包含着几分封建制度,手工业制度底造物,甚至于更远的过去时代底遗物。这些过去社会底遗物,显然是使我们正在研究的现象变成复杂的事情。为了要抽象它们,我们可以把统计分作如下数段:第一段是波斯土耳其等旧社会形态最显著的国家;第二段是俄罗斯日本等过去遗物较少的国家;第三段是英吉利美利坚等包含“先资本主义时代”经济关系之遗物最少的国家。这样一来,我们便可以知道:我们刺客所研究的过程——“资本底集中”,在包含老朽的先资本主义形态之遗物最少的诸国家中,最明确地采取最纯粹的形式而前进着。我们在头脑中再继续抽象下去,一直到了抽尽这些遗物,便达到一个“纯粹资本主义”的概念。于是我们便得到下面这样一个结论:资本主义之根本的不变的倾向,就是资本底集中。这个抽象的结论便是资本主义底抽象法则
  【归纳法底本质及特征】

  归纳法三个形式底本质及特征,就是正确地记述现象,决定现象底数目,以及确立现象底根本法则;由此“说明”了现象。同时它又给与那演绎法所行的科学预测以一个确实的根据。
  【演绎法底意识】

  演绎法,就是将那由归纳而来的综合和法则,应用于特殊事件的场合,因为得到推论,做出关于它的预测。
  演绎有单纯的复杂的两种。比方说,如果证实了资本主义底发展,一定带着资本集中底过程,那么我们便可以断定,那正踏入资本主义发展之进路的日本,一定也会发生小生产底灭亡,无产者群众增多的事实。此处我们只应用了由归纳得来的一个前提。所以这里是一个单纯演绎。可是我们要理解并预测一定的特殊现象,有很多时候都必须同时应用几个归纳的综合或法则。比方说,当我们预测商品价格底运动时,必定要考虑到商品底劳动价值底变动,货币价值底变动,资本家的独占底影响等等——关于这些现象的许多综合及抽象法则。这就是复杂演绎。
  【两种演绎;单纯演绎与复杂演绎】
  【单纯演绎底意义】
  【复杂演绎底意义】

  很明显的,演绎底真实性,是依我们据以推论的“一般前提”底真实性来决定的。所以演绎底效力,完全取决于我们由归纳法得来的法则的真实性如何。照这个意义说,依据综合记述而得的推论(演绎),自然不能像那从有统计证实的前提中抽出的推论可以信赖。最严密正确的推论:要建立于现象底一般法则上面。一般法则,是要由抽象分析法得到的。所以抽象分析法是演绎法底主要的最善的支柱。
  【抽象分析法为演绎法底主要支柱】

  如果确立了现象底抽象法则,即如果明白了现象底主要倾向,知道了那种倾向与一定条件底纽带,那么我们就可以充分知道,为能够预测那事件进行底本质的特征所需要的根本条件。一般科学,特别是经济学底全能力,便在于这里。

第三节 说明底体系


  生产及分配底社会关系,逐渐地继续地变化着。急激的转变是没有的。前一个变化与后一个变化,亦没有明确的分界线。不过当我们研究任何社会底经济生活时,通常是仍旧可以印着那社会关系底构成上,彼此有若干差异(虽然彼此不是有极显著的区别)把它分做几个时代来研究。
  【研究社会底经济生活可区分为几个时代】

  对于我们最有兴趣的问题——同时就是科学最努力研究的问题,——就是那到现代“文明人”地位的各种社会底发展。这些社会底发展经路,在它底主要点上是一样的。直到今日止,我们知道经过两个主要的阶段。它们在有些场合,或在微细的处所,虽有不同底发展;然在根本点上,几乎是同样发展起来的。至于第三个阶段,则属于将来。
  【人类社会底三个阶段】

  一、原始的自然自足社会——这社会底显著特征,在于下列几点:社会人对于自然界的争斗之微弱,各个社会组织底狭小,社会关系底单纯,交换底欠缺或未发达,以及社会形态之极缓慢的变化。
  【自然自足社会底特征】

  二、商业社会——社会生产底范围扩大了,其要素亦增多了。所谓社会,就是各个企业构成的复杂的全体。各个企业用自己生产物来满足自己要求的,比较不多,大部分是以其他企业底生产物,即以交换来满足自己底要求。发展是通过利害斗争和社会矛盾而前进的。发展底速度是增加了。
  【商业社会底特征】

  三、社会化的有组织的社会——这是还不曾达到的发展阶段。它底主要特征也可以说一说:生产底范围不断地扩大,而且日益复杂起来;生产底各种要素,都变成劳动底用具和方法;社会底成员,向着统一的方向进行。生产和分配,由社会自己有系统地组织起来,变成一个有目的的体系,不留一点分离,矛盾或无政府底痕迹。发展底过程,还更快底前进。
  【未来社会底特征】

  当我们分析各时代底社会关系时,必定要说明:那些关系是为什么发生,怎样地发生又是为什么变化,怎样地变化,并转移到新的关系。
  经济现象,同法律现象和意识现象处在不可分离的关系上面,所以经济学,不能不触到社会人底生活在这三方面底发展中互相关系的诸问题。



注释:


[注一] 经济科学又名“国民经济学”(National Economy)。通用最广的“政治经济学”(Political Economy)一语,是由两个希腊字组成的:一个是具有管理学意义的“Economy”,一个是具有“社会的”意义的“Political”。

[注二] 马克思经济学批判



感谢 闲汉等人 录入